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88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篇回顧分析發現,腎臟移植後BK病毒相關腎病變的風險,和多種免疫抑制藥物及臨床因素有關,但沒有單一因素能完全預測。整體來說,免疫抑制程度才是主要關鍵,提醒醫師需綜合評估,並非只看某一藥物或處置。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肥胖會讓腎衰竭患者無法做腎臟移植,但目前對CKD患者的減重指引不明確。減重手術雖有效,但不適合有嚴重情緒障礙的人。本案例中,一位晚期CKD合併肥胖及情緒障礙的女性,改用個人化生酮飲食後成功減重,腎功能也沒惡化。生酮飲食在特定情況下,可能幫助CKD患者減重並符合移植資格。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對於洗腎病人來說,透析時運動(IDE)有助於減少心臟局部心壁運動異常,特別是在左心室心尖部。這種保護心臟的效果,可能跟運動時產生的有益循環因子有關。不過,為什麼某些心臟區域效果比較明顯,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慢性腎臟病會讓糖尿病控制變得更困難,特別是腎功能惡化(eGFR <30)時,胰島素代謝變慢、藥物選擇變少。腎功能越差,胰島素需求可能會降低,但血糖控制還是很有挑戰。文章整理了血糖目標、監測方式及目前適合重度CKD或洗腎患者的治療選擇,也提醒這類患者的藥物證據還不多。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法國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在用藥種類和藥物不良反應上,男女有明顯差異。女性用藥種類和男性不同,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率也稍高,但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並未增加。男女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類型也不一樣。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慢性腎臟病(CKD)在全球分布不均,成因多元,像是遺傳、免疫、毒性和產前因素等。新藥物(如SGLT2抑制劑)展現共同保護效果,對腎損傷機制也有新發現。要減少CKD影響,必須了解各地不同成因,並針對在地風險因子加強研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全球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年長者越來越多。多數年長患者在洗腎前就會過世,且常有多重疾病和虛弱,照護更複雜。治療原則和年輕人類似,但需更個人化,評估虛弱、認知和營養。是否洗腎或保守治療,應和病人討論,考量健康狀況和人生目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心臟衰竭和慢性腎臟病常常一起出現,體液滯留是兩者的關鍵問題。早期可用BNP指數發現,治療以限鈉、利尿劑為主,但利尿劑可能有抗藥性或副作用,需搭配其他藥物或考慮SGLT-2抑制劑、超濾等方式。針對個別狀況調整治療,效果會更好。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是一則針對DOI: 10.1093/ckj/sfac273這篇文章的更正通知。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2012到2018年,德國7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患者增加,但用不建議藥物的比例減半,顯示醫師更遵守治療指引。不過,像白蛋白/肌酸酐比值和尿液試紙這些重要檢查的執行率還是偏低,沒什麼進步,代表非腎臟專科醫師在診斷流程上還有很大改善空間。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