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研究發現,腎臟移植後若出現抗體介導排斥反應,腎臟內會產生特殊血管(HEVs)。研究團隊開發奈米傳遞系統,能把IL-21中和抗體精準送到腎臟和附近淋巴結的HEVs,有效提升移植腎存活率、減少B細胞和抗體反應,降低排斥傷害,且不會造成全身免疫抑制,治療更精準安全。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臟在過濾血液、調節水分和電解質、控制血壓等方面非常重要,還能排除代謝廢物和毒素,並限制炎症。腎臟中的樹突細胞幫助維持免疫耐受,防止有害T細胞被激活。但在腎衰竭時,毒素和細胞激素的積累會惡化免疫功能,增加炎症。腎臟也容易受到免疫疾病影響,免疫反應失衡會損害腎功能。近期的研究促進了針對腎病的生物治療發展,本文將探討腎病的免疫學及細胞激素療法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微血管周細胞功能障礙在抗體介導排斥反應(ABMR)中的影響,針對160名腎臟移植患者進行分析。結果顯示,ABMR患者的腎功能指標最差,且周細胞表達顯著降低。研究發現周細胞自噬功能減少,並且這種損傷可透過氯喹治療逆轉。結論指出,周細胞功能障礙是ABMR患者預後不良的關鍵,強調其在腎臟移植結果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人源化免疫系統腫瘤小鼠模型在研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引起的腎臟不良事件的應用,特別是nivolumab及其聯合使用。研究中將人類乳腺癌細胞植入不同的小鼠,並進行為期四週的ICIs治療。結果顯示,接受治療的HIS-BRGS小鼠出現顯著的腎臟問題,如間質性腎炎和血管炎,且聯合療法導致更嚴重的損傷。這表明HIS-BRGS小鼠是研究ICIs腎損傷的重要模型,有助於理解不良反應的機制及開發預防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利用胚胎幹細胞或誘導多能幹細胞製作的人類腎臟類器官,作為腎臟疾病的研究模型。研究人員將這些類器官移植到擁有完整人類免疫系統的小鼠中,結果發現因為HLA不匹配,類器官引發了強烈的免疫反應,並出現記憶T細胞。先進成像技術顯示,這種反應類似於人類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應。研究顯示,這種模型可有效研究人類對器官移植的免疫反應,並有助於開發新治療策略。 PubMed DOI

IgA腎病變患者腎臟裡的IgA含量無法預測腎衰竭風險。研究發現,B細胞外泌體中的miR-483-5p在預後較差的病人特別高,這些外泌體會引發腎臟發炎和纖維化,可能是病情惡化的主因。 PubMed DOI

IL-6在腎臟移植排斥和腎衰竭併發症中很重要。雖然針對IL-6的藥物(如tocilizumab、clazakizumab)早期有些成效,但近期大型臨床試驗(像IMAGINE)結果不理想,甚至提前終止。目前還有小型研究進行中,但IL-6標靶治療能否預防腎臟移植失敗,效果還不確定。 PubMed DOI

一項針對腎臟移植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能穩定腎臟損傷,減緩腎功能惡化,並降低部分免疫相關基因表現。不過,12個月內病人和移植腎的存活率並無明顯差異,長期效果還需進一步觀察。 PubMed DOI

這篇文章重點在說明腎小球疾病常因免疫耐受喪失及B細胞、漿細胞產生自體抗體所致。傳統免疫抑制治療副作用大且效果有限。文中介紹針對B細胞和漿細胞的新型治療,包括anti-CD20抗體、BAFF/APRIL抑制劑、B細胞受體抑制劑、蛋白酶體抑制劑、anti-CD38,以及新興的CAR-T和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劑,並討論抗藥性問題。 PubMed DOI

免疫介導腎臟病常因B細胞異常活化導致復發,傳統像rituximab等治療無法徹底清除B細胞。CAR細胞治療則能精準攻擊B細胞,有望帶來更完整的治療效果,改善復發問題。這篇綜述探討CAR療法在腎臟病治療上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大型腎臟移植研究發現,測量尿液 CXCL9 和 CXCL10 對偵測排斥反應的幫助有限。CXCL9 雖然診斷準確性略有提升,但不足以影響臨床決策,CXCL10 則無明顯效益。整體來說,這些尿液生物標記在移植後一年內,並未優於現有的臨床監測方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