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日本實際數據顯示,治療腎性貧血的HIF-PHIs藥物,可能會提高女性和非透析患者發生栓塞、血栓的風險,且這些族群發生時間也較早。醫師在開立時要特別謹慎挑選病人,並加強追蹤監測。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病(CKD)患者面臨心臟衰竭住院風險增加。研究比較了口服治療daprodustat與傳統注射型促紅素(ESA)darbepoetin,結果顯示daprodustat在非透析患者的心臟衰竭住院數量並未顯著增加。ASCEND-D和ASCEND-ND試驗評估了其對透析及非透析患者的影響。雖然daprodustat在非透析患者中首次心臟衰竭住院的比率較高,但未達統計顯著性。總體來看,daprodustat對心臟衰竭住院或死亡的影響並不明顯。 PubMed DOI

Roxadustat是一種治療腎性貧血的藥物,與中央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有關。研究分析了51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在使用roxadustat前、中及停藥後的甲狀腺激素水平。結果顯示,治療期間促甲狀腺激素(TSH)和游離甲狀腺素(FT4)顯著下降,停藥後TSH水平改善。游離三碘甲狀腺素(FT3)則保持穩定。低TSH患者比例在治療期間增加,但停藥後恢復正常。總體來看,roxadustat可能導致血液透析患者出現可逆的中央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如'empagliflozin'和'dapagliflozin',在心臟衰竭和腎衰竭的治療中越來越常見,但對非糖尿病患者的副作用資料仍有限。本研究分析了2004年到2024年期間的日本不良藥物事件報告,發現使用SGLT2i的風險包括酮酸中毒、尿路感染、脫水和酸中毒。糖尿病患者面臨腦梗塞和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而心臟衰竭患者則特別容易出現腎功能不全和低血糖。這些結果顯示需針對不同患者群體進行不良事件的管理,以提升安全性和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這份指引針對南亞地區(如孟加拉、布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18歲以上的慢性腎病(CKD)和貧血成人,提供使用缺氧誘導因子脯氨酸羥化酶抑制劑(HIF-PHIs)的建議。根據患者是否需要透析,治療建議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指引不適用於12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也不適用於因其他原因(如失血、癌症、多囊腎病或傳染病)引起的貧血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roxadustat在治療慢性腎病(CKD)和心臟衰竭(HF)患者貧血的效果與安全性。共篩選1055名患者,最終206名納入分析,分為roxadustat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roxadustat組的血紅素顯著增加(0.8 g/dl),且Hb反應率較高(60.2%對28.2%)。紅血球比容的增幅也較大(4.7%對2.8%)。兩組在其他健康參數及不良事件方面無顯著差異,顯示roxadustat對CKD和HF患者的貧血管理有效且安全,是值得考慮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SGLT2 抑制劑如 canagliflozin 會增加紅血球數和紅血球增多症的機率,即使原本血比容偏高也一樣。整體來說,canagliflozin 並不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或血栓風險,但對本來就有紅血球增多症的男性,心血管事件(特別是心肌梗塞)風險會上升,女性則沒有這現象。開立時要特別注意這類男性患者,未來也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對需要血液透析且有貧血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使用erythropoietin治療,發生重大心血管和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比roxadustat低,兩者的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則差不多。erythropoietin在心血管安全性上可能較佳。 PubMed DOI

Vadadustat 和 darbepoetin alfa 在治療慢性腎臟病貧血時,提升血紅素的效果差不多。在美國病人(有無洗腎都一樣),兩種藥物造成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也相近。但在非美國、沒洗腎的病人,vadadustat 會增加心血管風險。因此,非美國、未洗腎患者用 vadadustat 時要特別注意。 PubMed DOI

這項台灣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使用DHP-CCBs或alpha blockers,發生透析中低血壓的風險較低;而beta blockers和ACEI/ARBs則沒有明顯影響。對有IDH風險的患者來說,DHP-CCBs和alpha blockers可能是較安全的降壓藥選擇。 PubMed DOI

這項大型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SGLT2抑制劑,雖然紅血球數量會上升,但並不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或血栓等風險。換句話說,SGLT2i造成的紅血球增多症,對血栓安全性來說是沒問題的,大家可以比較放心使用。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