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性別對腎臟功能很重要。雖然單一腎元的GFR男女差不多,但男性腎元數較多。調整體型後,50歲前男女GFR差不多,50歲後女性GFR下降較快,可能跟雌激素減少有關。睪固酮則可能傷腎,造成過度過濾。性荷爾蒙及其受體會影響GFR。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臟老化受到性別差異、表觀遺傳學影響。研究發現,老化雌性小鼠較雄性有增重、腎臟變化、血清標記改變、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增加。雌性老化小鼠H3甲基化降低,雄性則有較高循環組蛋白3。兩性老化均有腎損傷標記和促炎信號增加。結果顯示腎臟老化受性別特異表觀基因調控。 PubMed DOI

Kitai等人的研究挑戰了傳統觀念,認為雌激素對腎臟有保護作用,特別是在缺血再灌注損傷中。他們在青春期前進行卵巢切除術後,發現雌激素或女性性激素的敏感化能保護腎臟,這引發了對雌激素在腎臟健康中角色的重新思考。這些結果顯示性激素與腎臟保護的關係比以往更複雜,對臨床實踐影響深遠,尤其在激素替代療法方面。然而,這些結論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其機制及適用性。 PubMed DOI

本研究分析了1971年至2021年間澳洲腎衰竭新發病例的腎臟替代療法(KRT)啟動趨勢,發現男性啟動KRT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且隨時間增加,1971年的比例為1.05,2021年已升至1.78。年齡越大,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差異越明顯,85歲以上的比例高達4.38。這顯示性別在KRT啟動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且不同腎臟疾病類型的影響也有所不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性別在腎小管鹽和水運輸蛋白上的差異,特別是性激素和性染色體組合(SCC)的影響。研究使用四核心基因型小鼠模型,分析了四組小鼠的腎臟運輸蛋白和調節因子的豐度。結果顯示,性腺激素對運輸蛋白的豐度有顯著影響,並首次證實SCC在腎臟運輸蛋白的性別差異中也有重要角色。這些發現為未來研究性激素和染色體如何影響腎功能提供了基礎。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在不同階段的性別分佈,分析了2017至2023年間866名轉診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59%為男性,41%為女性。女性患者年齡較大且合併症較少,但在腎小管過濾率(eGFR)的轉診水平上與男性相似。臨床試驗和透析開始時性別比例一致,女性的生存率顯著較高。研究指出,性別分佈的偏差可能在第一次轉診前出現,呼籲進一步研究以促進腎臟護理中的性別健康公平。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長,腎功能會下降,透過估計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來衡量。研究分析了來自歐洲超過150萬名健康成人的數據,提供年齡和性別特定的eGFR參考值。結果顯示,20歲的男性eGFR為78、99和119 ml/min每1.73 m²,女性則為81、101和121 ml/min每1.73 m²;而80歲時,男性降至49、66和84 ml/min,女性降至46、63和81 ml/min。這強調了eGFR隨年齡變化的重要性,對評估腎功能有參考價值。 PubMed DOI

最新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對男女影響不同。男性腎功能惡化較快,心血管死亡率高,常見貧血等問題;女性則在心肌梗塞住院後死亡率較高,洗腎時心血管事件也較多。荷爾蒙和基因表現也有性別差異,未來治療應考慮男女不同需求。 PubMed DOI

英國一項針對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大型研究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嚴重急性腎損傷、開始腎臟替代治療和死亡。不過,男性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的比例較高,並不是因為他們發生急性腎損傷的風險較高。此外,實際接受腎臟專科照護的女性人數比預期還少。總結來說,急性腎損傷無法解釋男性較常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的原因。 PubMed DOI

TL;DR: 女性高血壓發生率較低,可能跟腎臟鈉處理較好有關。研究發現,雌性大鼠腎臟裡GPER1和ENaC表現較高,活化GPER1或阻斷ENaC都會增加排鈉。活化GPER1會降低ENaC活性,剔除GPER1則會增加ENaC活性,這現象在雌性特別明顯。GPER1調控ENaC,促進女性排鈉,可能是女性高血壓風險較低的原因。 PubMed DOI

KDIGO 強調腎臟病照護要重視女性需求。CKD 會影響懷孕結果,有 CKD 的女性應諮詢避孕、懷孕時機、風險及用藥。即使 CKD 嚴重、透析或腎移植後,仍有機會懷孕,但需多專科團隊照護。孕婦應定期檢查腎功能,早期發現問題。懷孕相關腎臟病需持續追蹤,因為未來心血管風險也會增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