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19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糖尿病腎病變常因粒線體功能失調導致腎衰竭,維持粒線體品質對腎臟健康很重要。改善粒線體品質有助延緩病情,但現有治療效果有限,針對粒線體的療法雖有潛力,仍需更多研究。這篇綜述強調,粒線體品質控制是未來治療的新方向。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2015到2022年,美國腎臟分配政策改變後,等候移植者雖然收到器官提供的次數大增,但實際接受移植的只有約38%,有7.4%等不到就過世。雖然第一次收到器官的等待時間變短,但很多人其實多次被提供卻沒成功移植。整體來說,器官提供次數暴增,卻反映分配效率低,急需更有效的排序機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中東與北非地區多數腎臟科醫師了解並接受保守性腎臟治療(CKM),但實際主動提供CKM或有正式計畫的很少。主要障礙是經費、資源不足及缺乏訓練,文化和宗教影響較小。未來需加強研究與政策,提升CKM可近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是一則針對 DOI: 10.1016/j.ekir.2024.11.629 這篇文章的更正通知。內容指出原始文章中有錯誤已經被發現並修正。你的訊息中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多中心回溯性研究發現,直接口服抗凝劑(DOACs)在成人腎病症候群患者的血栓預防和出血風險上,跟傳統抗凝治療一樣安全有效。兩組在血栓或出血發生率上沒明顯差異。女性、75歲以上及治療超過90天者,出血風險較高。DOACs可作為NS患者安全有效的抗凝新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法國大型研究指出,因紅斑性狼瘡腎炎導致末期腎臟病的患者,接受腎臟移植後,死亡風險比持續洗腎低六成,十年存活率也高出許多(83%比60%)。這個好處在各種族群都很明顯,建議應及早評估並轉介腎臟移植。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針對45歲以上成人,同時做eGFR和UACR檢查來篩檢慢性腎臟病,不但更有效率,還很有成本效益。這做法能提早發現腎臟病,幫助延緩惡化、提升治療效果,也符合國際建議。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法國研究分析 38 位 PH1 患者,發現 lumasiran 治療 2 年能有效降低尿草酸鹽、穩定腎功能、減少腎結石,且副作用少,耐受性佳。腎功能較差者效果不明顯。整體來說,lumasiran 在真實世界下證實安全又有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開發出一套流式細胞儀方法,能用尿液檢測特定腎小管上皮細胞(TECs),其中CD227/CD326<sup>+</sup> TEC數量和急性腎損傷(AKI)嚴重度有關,能有效區分AKI、健康人及腎絲球疾病患者。這種檢測方式具特異性且非侵入性,有助於監測AKI時的腎小管損傷。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分析超過1.5萬人,發現用CKD-EPI公式時,creatinine和cystatin C估算腎功能(GFR)常出現不一致。當兩者結果不一致時,結合兩者估算GFR最準確,尤其用EKFC和r-LMR公式效果最好。因此,EKFC和r-LMR比CKD-EPI更適合評估GFR,特別是在兩種檢驗結果不一致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