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42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HOPE Trial 研究針對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疼痛,設計遠距疼痛管理課程,並全程邀請病人顧問參與。病人顧問協助設計、教材開發及提升招募留任率,與團隊平等合作,是試驗成功的關鍵。他們參與經驗很正面,也持續投入相關倡議。論文也提供實務建議,幫助未來研究更好納入病人顧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亞洲IgA腎病患者中,細分局部節段性腎小球硬化(S病變)有助於預測腎臟預後。特別是同時有毛細血管腔阻塞和囊黏連的患者,腎臟惡化風險最高,尤其收縮壓超過130 mmHg時。不過,若合併使用RAS抑制劑和免疫抑制劑,且把收縮壓控制在130 mmHg以下,腎臟預後會比較理想。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小兒腎臟科不該只看存活率或疾病控制,更要重視病童和家庭的整體福祉與生活品質。以生物倫理為基礎,提供全面照護,讓孩子不只是病情穩定,更能擁有有意義、有品質的生活。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分析發現,不論用藥物塗層球囊(DCB)或傳統球囊(PTA)治療,血液透析病人的動靜脈瘻管每年介入次數都符合 KDOQI 2019 指南(每年不超過 3 次)。但 DCB 介入次數較少,且 36 個月內血栓發生率也較低,顯示 DCB 可能比 PTA 更能維持瘻管通暢。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針對121位腎臟移植候選人的研究發現,8週、每週3次的運動訓練能明顯提升運動能力、肌力和肌肉量,效果比一般照護好,連虛弱患者也有進步。這顯示術前訓練有助於移植準備,但還需要更長期的研究來確認成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以色列貝都因族12位ARPKD患者,標準基因檢測找不到遺傳異常。研究團隊用全基因體定序和轉錄分析,發現PKHD1基因有個深層內含子突變(c.8643-2945 G>A),會造成異常剪接和過早終止密碼子。這個突變在貝都因族群很常見,但標準工具偵測不到,顯示進階分析對找出隱藏突變很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在安大略省,2012到2020年接受洗腎的病人,只有一半人在過世前一年有接受緩和醫療,而且多半是在臨終前三週才開始。癌症、失智或肝硬化患者較容易獲得緩和醫療,但新移民、低收入和住鄉下的人機會較低。大多由家庭醫師在診所提供。接受緩和醫療,尤其在家裡的,較少在醫院過世。研究指出介入時機太晚,未來需改善公平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對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蛋白質限制飲食雖然初期花費較高,但能延緩洗腎、提升存活率,長期下來反而能省下更多醫療費用,整體更划算。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目前已發現針對slit diaphragm蛋白的自體抗體,正改變腎病症候群的診斷與治療,讓醫療更精準、個人化。不過,臨床應用還有五大挑戰,包括抗體濃度低或短暫、與疾病活動度相關、病人間異質性高、檢測技術困難,以及需結合多種檢查。要讓這類檢測成為常規,這些問題都得解決。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隨機對照試驗要評估改良型雙重過濾血漿分離術(M-DFPP)對敗血性休克、標準治療後仍低血壓患者的28天存活率影響,同時觀察對發炎反應、升壓藥需求及器官功能的變化。未來還需更多研究確認M-DFPP的最佳應用方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