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42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奈米科技在醫學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在腎臟疾病的治療上。奈米載體作為多功能工具,不僅能促進靶向藥物傳遞,還能提升影像學和診斷技術。這篇綜述探討了不同類型的奈米粒子及其可調整的特性,如形狀、大小和表面修飾,這些都能改善它們進入腎臟的能力。透過優化這些特性,研究人員希望能克服腎臟結構的挑戰,開發出更有效的靶向療法,提升腎臟疾病的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美國腎臟數據系統(USRDS)和國家死亡指數(NDI)中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研究分析了39,507名2003至2009年間開始透析的患者,發現6,436人去世,且大多數死亡發生在醫院。USRDS和NDI的死亡原因分類一致性僅42%,USRDS中心血管疾病(CVD)佔67%,而NDI僅52%。這顯示兩個系統在死亡原因報告上存在顯著差異,需改進數據整合,以提高分類準確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慢性腎病(CKD)患者,特別是接受透析的病友,腫瘤發生率明顯較高,這讓治療變得更複雜,也影響癌症預後,增加死亡風險。治療不足的問題在於,許多化療藥物需根據腎功能調整劑量,但因對這些藥物在透析患者中的反應了解不夠,調整常常是憑猜測,導致化療經常被避開。這篇綜述探討了目前的挑戰與知識空白,強調需要針對性研究,制定基於證據的指導方針,以更好地管理這個高風險族群的化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次級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是慢性腎病患者常見的代謝問題,主要由鈣感受器調控,影響甲狀旁腺激素(PTH)的分泌。隨著鈣模擬劑如cinacalcet的發展,提供了治療選擇,但有腸胃道副作用及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2017年推出的Etelcalcetide靜脈注射劑顯示更佳的PTH降低效果,但仍有類似問題。2018年上市的Evocalcet則旨在減少副作用。2021年,upacicalcet在日本上市,提供更高的清除率,且不影響胃排空。未來需進一步研究這些新藥的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中國解除疫情管控後,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COVID-19的風險因素。研究在2022年12月到2023年1月進行,納入858名HD患者,其中660名確診。結果顯示,年齡、透析前舒張壓、發燒等是COVID-19嚴重程度的獨立風險因素,而較高的血小板計數則是保護因素。死亡率方面,總鐵結合能力和疫苗接種狀況有助於降低風險。CT掃描顯示多數患者有肺部病變,研究強調HD患者對COVID-19特別脆弱,需早期識別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間歇性血液透析(IHD)與緊急腹膜透析(iUSPD)在二甲雙胍相關乳酸中毒(MALA)患者中的效果。研究顯示,iUSPD可作為救命的替代方案,特別是在IHD啟動延遲的情況下。分析180名患者的結果發現,iUSPD組的30天死亡率為30%,而IHD組為9.2%,CRRT組為32.5%。雖然iUSPD的死亡風險與其他兩組無顯著差異,但其入院到透析的時間最短。結論是,iUSPD後接IHD在MALA患者中是一個可行的腎臟替代療法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多維度運動反應模式在檢測輕度至中度慢性腎病(CKD)患者心血管異常的有效性。研究分析了3,075名來自Framingham心臟研究和451名來自麻省總醫院運動研究的參與者,所有人都接受了心肺運動測試(CPET)。主要發現顯示,隨著腎功能下降,峰值氧氣攝取量(VO2 Peak)和無氧閾值氧氣攝取量(VO2 AT)顯著受損,且心輸出量在腎功能較差的參與者中也受到影響。結果顯示,CPET指標能有效識別CKD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下降。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戶外溫度與成人重度低鈉血症(鈉水平低於125 mmol/L)之間的關聯,數據來自斯德哥爾摩鈉攝取隊列。分析了21,924名成人的51,143次低鈉血症事件,結果顯示隨著溫度升高至20°C,發生率輕微增加,但在更高溫度下急劇上升。特別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當溫度超過22°C時,發生率顯著上升,女性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預測到2050年,若氣溫上升1°C或2°C,重度低鈉血症的發生率將分別增加66%和73%。研究強調高溫對老年人低鈉血症的影響。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生理時鐘的干擾如何影響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的進展,主要針對PKD1和PKD2基因突變。研究人員刪除了ADPKD小鼠模型中的Bmal1基因,發現這導致時鐘基因表達顯著變化,並促進腎臟囊腫增長、細胞增殖及纖維化。此外,與脂質生成和膽固醇合成相關的基因也增加,並伴隨三酸甘油脂水平上升。研究結果顯示,干擾生理時鐘會加速ADPKD的進展,影響脂質代謝。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PGN)可分為免疫複合物介導型和補體介導型,兩者的疾病過程不同。辛德省泌尿科與移植研究所於1998至2018年分析213例特發性MPGN病例,結果顯示76.5%為免疫複合物介導型,23.4%為補體介導型。雖然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顯著差異,但免疫複合物介導型患者的緩解率和腎臟存活率較高,且進展至末期腎病的比例較低。整體來看,補體介導型MPGN預後較差。 相關文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