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血中錳濃度較高和慢性腎臟病風險較低有關,但這種保護效果只在特定範圍內有效,超過臨界值後就不再增加。此外,抗氧化酶SOD在這個關聯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總結來說,適當提高血清錳濃度有助於降低CKD風險,但過多無額外好處。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病(CKD)是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雖然已有研究將重金屬和微量元素與腎功能下降聯繫,但仍需進一步探討其在CKD發展中的角色。本研究調查基線尿液中重金屬和微量元素濃度與長期腎功能受損及CKD風險的關係。結果顯示,尿液中鉻、鈷、鎳、銅、硒、鉬和碘的濃度較高,與新發IKF或CKD風險增加相關,且銅、銀、鉬和鎘也與快速腎功能下降有關,顯示這些元素可能促進腎功能惡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傳統統計模型在評估環境化學物質對腎臟健康影響的限制,並使用先進方法預測慢性腎臟病(CKD)風險。研究人員分析韓國國家環境健康調查中的成年人數據,應用多種機器學習模型,如隨機森林等,與傳統邏輯回歸比較。結果顯示,決策樹算法在預測CKD風險上表現更佳,特別是多氯聯苯153(PCB153)被認為是中年人CKD的強預測因子。研究強調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白血球端粒長度(LTL)與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死亡率的關聯,特別是全因及特定原因的死亡率。研究利用1999至2002年的NHANES數據,發現較長的LTL與較低的全因死亡風險及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風險相關,且呈現U型關係。年輕患者(65歲以下)若LTL較長或有高血壓,生存結果較佳。研究還指出,腎小管過濾率、白蛋白和總膽紅素在此關係中扮演中介角色。總之,較長的LTL可能是CKD患者的生存保護因素,並強調氧化壓力和腎功能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飲食鉀攝取與代謝組學標記的關係,目的是增進對鉀的飲食評估,並了解其在慢性腎病(CKD)發展中的角色。研究分析了3,812名未患CKD的成年人數據,發現飲食鉀與33種血清代謝物有顯著關聯,其中十種與新發CKD風險相關。特別是甘油酸顯示出與飲食鉀正相關、與CKD風險負相關,可能對CKD有保護作用。這些結果顯示飲食鉀及其代謝物在CKD發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孟德爾隨機化分析452種血液代謝物,發現甘胺酸和N-乙醯鳥胺酸可能和慢性腎臟病有因果關係。不過,降低甘胺酸可能會增加膽結石和膽囊炎風險,減少N-乙醯鳥胺酸也可能影響耳鳴。這些代謝物有機會成為新治療標靶,但相關治療要注意副作用。 PubMed DOI

在糖尿病成人中,血清sKlotho濃度較高和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較低有關,但這只在同時有高血壓的人身上才明顯。高血壓會影響sKlotho和CKD的關聯,兩者有加成和交互作用。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三者間的因果關係和機制。 PubMed DOI

加州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就算飲用水中的鈾含量遠低於現行標準,還是會增加女性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雖然砷和腎臟病整體沒明顯關聯,但對年輕人及有心臟病、糖尿病者,風險可能會提高。這顯示現有的鈾安全標準可能還不夠嚴格。 PubMed DOI

低收入慢性腎臟病患者,飲食品質越好,血清甲基丙二酸(MMA)偏高的機率就越低,最高與最低飲食品質族群差了57.8%。MMA偏高代表代謝異常和腎功能變差。不過,喝酒會減弱這個好處。提升飲食品質,對低收入CKD患者特別有幫助,有助於降低相關風險。 PubMed DOI

泰國東北農村有6.26%居民罹患原因不明的慢性腎臟病(CKDu),和年紀大、男性、尿酸高、白血球高、血紅素低,以及喝到含鎘、鉛、氟、嘉磷塞等污染地下水有關。多數水樣重金屬超標,顯示環境污染可能是主因,建議後續加強調查。 PubMed DOI

**重點摘要(繁體中文):** 在一項針對年長者的大型研究中,發現飲食中攝取較多的鎂,和腎功能惡化及發展成慢性腎臟病(CKD)風險較低有關,但和心血管疾病(CVD)風險降低則沒有明顯關聯。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鎂補充劑是否真的能幫助保護腎臟健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