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8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SGLT2i GLP1

自1974年以來,基礎疫苗接種計畫已救了超過1.5億名兒童,但近年進展變慢,加上疫情影響,情況更嚴峻。1980年後,傳統疫苗接種率雖大幅提升,但2010年起多地停滯甚至倒退,零劑量兒童人數在疫情期間也回升,主要集中在非洲和南亞。若不加快腳步,2030年全球接種目標恐怕難以達成,各國需加強醫療體系、打擊假訊息,並關注弱勢族群。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VIITAL第三期臨床試驗評估基因改造皮膚移植產品prademagene zamikeracel,針對嚴重遺傳性皮膚病RDEB患者。11位患者的大面積慢性傷口,經治療後有81%傷口癒合率,遠高於對照組的16%,且疼痛明顯減輕,無嚴重副作用,顯示療效與安全性都不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針對有急性缺血性中風合併心房顫動的患者,研究發現中風後4天內及早開始使用DOAC,可以有效降低30天內再次中風或嚴重出血的風險,且不會增加腦內出血的機率。這支持臨床上應盡早啟用DOAC治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英國研究用膠囊海綿和生物標記,能有效評估巴雷特食道患者的癌症風險。高風險者未來發展成癌症的機率明顯較高,低風險者僅有0.4%。這方法可減少低風險患者不必要的內視鏡檢查,讓醫療資源更集中在高風險族群,且機器學習技術也讓流程更簡化。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早發型第二型糖尿病(40歲前發病)越來越常見,併發症來得更快、預後也較差。現有照護多針對年長者,對年輕人不夠力,缺乏客製化治療。臨床上也常忽略風險評估和生殖、轉銜照護,導致年輕患者狀況更糟。建議應有專為年輕人設計的多專科團隊照護和更有效的預防措施。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早發型第二型糖尿病(40歲前發病)越來越多,病程比晚發型更兇猛,併發症也更早、更嚴重。這類患者胰島素功能退化快,併發心臟、腎臟、眼睛等問題機率高,壽命較短,需要更密集照護。年輕發病、合併其他危險因子時風險更大,目前還需要更多針對不同族群的研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早發型第二型糖尿病在兒童和年輕人中越來越常見,主因是肥胖問題加劇。不同族群和社經地位影響罹病風險,弱勢族群更容易受害。早發型病程進展快、併發症多,對健康和醫療體系造成很大壓力。隨著兒童肥胖惡化,未來情況恐怕只會更嚴重。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大型臨床試驗發現,每週注射一次的胰島素 efsitora alfa,控制血糖(HbA1c)效果和每天注射的 glargine U100 差不多,低血糖和副作用發生率也相近。這代表每週打一針的 efsitora,有機會成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減輕治療負擔的新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大型三期臨床試驗發現,每週一次的胰島素 efsitora alfa 在控制第二型糖尿病成人的血糖效果,不輸給每天打的 degludec。兩組低血糖和嚴重副作用發生率差不多,efsitora 耐受性也不錯,對需要基礎胰島素的患者來說,是個更方便的新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重點整理:** 在一項小型研究中,四位患有Pompe disease的嬰兒接受了一次靜脈注射AAV9基因治療,這個治療攜帶GAA基因。其中一位病患中途退出研究並且過世,另外三位在52週內心臟功能和運動功能都有改善,且沒有偵測到抗GAA抗體。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呼吸道感染。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