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二期臨床試驗發現,對HIV陰性、QFT陰性的青少年再次接種BCG,並沒有比安慰劑更能預防持續性的結核感染(保護效益為-3.8%)。BCG組注射部位的不良反應較多。雖然BCG能提升免疫反應,但在這群人身上,並未有效預防結核感染。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評估了一種新型乙型肝炎疫苗(HepB-CpG)在未對傳統疫苗(HepB-alum)產生反應的HIV感染者中的效果。561名HIV成人隨機接受2劑或3劑HepB-CpG疫苗,或3劑HepB-alum疫苗。結果顯示,2劑HepB-CpG的血清保護率為93.1%,3劑則達99.4%,而HepB-alum僅80.6%。HepB-CpG疫苗在提供血清保護方面明顯優於HepB-alum,且未發現安全性問題。臨床試驗登錄號:NCT04193189。 PubMed DOI

最近一項第三期臨床試驗針對利福平抗藥性結核病的新口服治療方案進行評估,涉及754名參與者,目的是比較新療法與標準療法的效果。結果顯示,標準療法的良好反應率為80.7%,而四種新療法的效果不劣於標準療法,風險差異在2.5到9.8個百分點之間。所有治療組的副作用相似,約11.7%的患者出現3級或以上的副作用。研究結果顯示,這三種新療法是有效的替代方案。該研究由Unitaid等機構資助,並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 PubMed DOI

結核病(TB)仍是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因為它透過空氣傳播。高發病率地區的人感染風險較高,特別是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或有其他健康問題的人。診斷通常透過痰液檢測和胸部X光,治療一般需六個月,但耐藥性病例可能更長。成功管理需以病人為中心,並解決根本問題。預防主要依賴rifamycin治療,疫苗效果有限。持續研究旨在開發更安全的治療和改善診斷,以期最終消除結核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數位遵從性技術(如智能藥盒和藥物標籤)對結核病患者治療結果的影響,涵蓋菲律賓、南非、坦尚尼亞和烏克蘭,共有25,606名參與者。結果顯示,介入組與標準護理組在不良治療結果上並無顯著差異,顯示這些技術未能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強調需進一步評估這些技術,並考慮經濟因素、患者偏好及其他重要結果,而不僅是治療成功率。 PubMed DOI

在非洲腦膜炎帶,侵入性腦膜炎球菌疾病是一大公共衛生挑戰。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評估一種新的五價腦膜炎球菌疫苗(NmCV-5)的安全性與免疫反應,並與現有的四價疫苗(MenACWY-TT)比較。這項第三期臨床試驗針對9至11個月大的兒童,結果顯示NmCV-5在免疫反應上與MenACWY-TT相當,且安全性良好。研究確認NmCV-5的效果不劣於現有疫苗,並獲得多個健康組織支持。 PubMed DOI

在剛果的臨床試驗發現,針對感染clade I型猴痘病毒的病人,使用tecovirimat並沒有比安慰劑更快讓皮膚病灶癒合,兩組癒合時間差不多(分別是7天和8天),副作用和病毒清除率也差不多。整體來說,tecovirimat安全性還可以,但對皮膚病灶癒合沒明顯幫助。 PubMed DOI

腎臟移植患者長期用mTOR抑制劑,對COVID-19疫苗的T細胞免疫反應比用傳統免疫抑制劑好。不過,若只是短暫(4週)把mycophenolate換成sirolimus再打加強針,免疫反應並沒有明顯提升。總結來說,長期用mTOR抑制劑可能有助於增強疫苗免疫力,短期調整則效果有限。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在辛巴威進行的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中,從懷孕第二孕期開始給予孕婦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一種抗生素),**並沒有**讓新生兒出生體重比安慰劑組明顯增加。兩組在不良事件發生率上也沒有差異。 PubMed DOI

Rituximab治療後,B細胞長期耗竭(超過2年)很罕見,只佔約2%,多半發生在有自體免疫疾病且曾用過細胞毒性藥物的患者。這雖然有助於疾病長期控制,但感染風險也會明顯增加,約一半患者會反覆或嚴重感染,部分需免疫球蛋白治療,甚至有三分之一因此過世。總之,療效持久但要注意感染問題。 PubMed DOI

這項多中心研究發現,青少年腎臟移植病人從CNI換成belatacept後,一年內排斥反應和新產生DSA的機率,跟繼續用CNI的同齡人差不多。沒發生排斥的belatacept組腎功能還有明顯進步,感染率也沒增加。不過,青少年排斥率還是比成人高,顯示用藥順從性仍是挑戰。belatacept對部分青少年可能有幫助,但還需要更多研究確認適合對象。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