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加拿大大型臨床試驗發現,降血壓藥早上或睡前吃,對心血管事件或死亡風險沒有差別,安全性也一樣。也就是說,服藥時間不影響效果,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生活習慣選擇最方便的時間吃藥就好。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針對55歲以上的高血壓男性,探討他們的血壓節律與腎功能的關聯。研究包含188名參與者,發現許多人在收縮壓和舒張壓上都有12小時和24小時的節律。經過3年的追蹤,腎小管過濾率顯著下降,從86.6降到81.0 mL/min/1.73 m²。特別是,具有12小時節律的收縮壓患者,腎功能下降的風險降低了70%。這顯示維持血壓的12小時節律對腎功能有保護作用,強調了血壓節律分析在高血壓管理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四種常見降壓藥,發現單一藥物治療新診斷的輕中度高血壓效果有限,只有約四分之一病人在四週內血壓達標。olmesartan 和 perindopril 效果較好,hydrochlorothiazide 最差。結果支持現行建議,高血壓治療應從合併用藥開始,不建議只用單一藥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針對因急性失代償性心衰竭住院且射出分率降低的病人,住院時開始或調整指引建議的藥物治療是安全的,能有效改善血壓、心跳和功能狀態。已經有在用這些藥物的病人,腎功能變化較明顯,需多加注意。結果支持住院期間就應積極開始或優化治療。 PubMed DOI

南韓一項臨床試驗發現,amiloride在降低抗藥性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效果,跟spironolactone差不多,兩者達標人數也相近。觀察12週下來,amiloride副作用不多,是治療抗藥性高血壓的另一個有效選擇。 PubMed DOI

韓國大型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若收縮壓(SBP)長時間維持在110–130 mmHg,心血管疾病、死亡和腎衰竭風險都較低。SBP落在目標範圍的時間越少,這些風險就越高,尤其沒吃降壓藥的人更明顯。建議CKD患者要穩定控制SBP在建議範圍內,有助於降低健康風險。 PubMed DOI

一項二期臨床試驗發現,針對無法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將 zilebesiran(新型 RNA 干擾藥)加在現有降壓藥上,三個月後能多降 4.5 到 12.1 mm Hg 的收縮壓。雖然 zilebesiran 組副作用(如高血鉀、低血壓、急性腎衰竭)較多,但大多數都很輕微,嚴重副作用很少見。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在一項丹麥全國性的大型試驗中,針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或他們的基層診所,發送有關指引建議腎臟病用藥(RASi 或 SGLT2i)的電子信件提醒,和一般照護相比,**並沒有**提升這些藥物的處方或領藥率。這項介入措施對於藥物使用率沒有顯著影響。 PubMed DOI

高血壓是心肌梗塞和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可預防原因,預計2025年西方國家成人高血壓盛行率將達六成。對心臟衰竭、腎臟病或兒童患者,血壓控制更困難。近年有新藥和腎動脈去神經術等創新治療,能幫助治療難治型高血壓,也有望改善心臟衰竭。本文將介紹針對複雜或難治患者的最新個人化血壓管理策略。 PubMed DOI

這項台灣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使用DHP-CCBs或alpha blockers,發生透析中低血壓的風險較低;而beta blockers和ACEI/ARBs則沒有明顯影響。對有IDH風險的患者來說,DHP-CCBs和alpha blockers可能是較安全的降壓藥選擇。 PubMed DOI

夜間高血壓在慢性腎臟病患者很常見,卻常被忽略,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並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主因包括鈉排不良、體液滯留和荷爾蒙失調。因不易察覺,建議做24小時血壓監測。治療可調整生活型態、用利尿劑和降壓藥,藥物服用時間也很重要,但相關治療還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