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美國NHANES研究發現,非糖尿病成人只要胰島素阻抗指數(像是METs-IR、HOMA-IR、TyG-BMI)越高,腎結石及其復發的風險就越大,尤其METs-IR預測力最強。這種關聯主要跟血清尿酸和維生素D濃度有關,顯示胰島素阻抗是非糖尿病族群腎結石的重要危險因子。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用四家醫院的資料,開發並驗證一個機器學習模型,能預測洗腎病人心臟瓣膜鈣化的風險。模型根據五個臨床指標建立,最後發現邏輯迴歸的表現最穩定。這工具有助於早期發現高風險患者,提升洗腎病人心臟瓣膜鈣化的篩檢和管理效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回顧性研究指出,重症急性胰臟炎合併急性腎損傷的患者,若平均動脈壓(MAP)維持在71.32 mmHg以上,住院死亡率會較低。MAP低於這個值時,提高MAP有助於降低死亡風險,但超過後再升高就沒額外好處,尤其對AKI較輕微的患者效果更明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研究用文獻計量分析整理2004到2024年全球急性腎損傷(AKI)和敗血症的研究趨勢。中國論文數最多,但美國、澳洲在被引用次數和國際合作更突出。重點聚焦在生物標記、發炎反應、生物能量學和機器學習。建議加強國際合作,未來應優先發展生物標記和AI方法,提升AKI早期診斷與個人化治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份回顧性研究分析1985到2022年間丹麥和荷蘭成年MCD患者的治療變化。2010年前主要用prednisolone治療復發,2010年後CNI和rituximab使用明顯增加,對prednisolone和cyclophosphamide的依賴減少。雖然治療方式改變,各種治療的緩解率仍然都很高。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重點摘要(繁體中文,台灣用語):** 腎臟移植後,血漿中的TMAO濃度會明顯下降,但還是比健康人高。移植後TMAO濃度較高,會獨立增加腎臟移植病人的死亡風險。定期監測TMAO以及腸道菌相的變化,並考慮針對這些因素進行治療,有機會幫助提升這些病人的治療成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已經在做透析,認知功能會比還沒透析的人退化得更快、更嚴重,這點常常被忽略但其實很重要。研究發現,不管是血液透析還是腹膜透析,都會影響大腦,導致短期像頭痛、腦霧,長期則可能認知退化。這篇文章也有討論背後原因和治療方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有攝取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或優格,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較低。這個關聯在考慮年齡、性別、腎功能等因素後依然成立。不過,還需要更多大型、長期的研究來進一步證實這些結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發現,孤挺花中的天然化合物 narciclasine 有機會成為慢性腎臟病新藥。它能減少小鼠腎臟發炎、纖維化和功能障礙,主要是促進腎小管修復、抑制纖維母細胞活化,並阻斷 NF-κB 訊號。未來有望延緩CKD惡化。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重症兒童在接受CKRT時,第一週常出現高血糖,且血糖平均值若達180 mg/dL以上,會明顯增加90天內死亡或腎功能不全的風險。血糖每多10 mg/dL,風險就多3%。目前還不確定積極控制血糖是否能改善預後,需更多研究證實。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