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回顧了心肌梗塞後預防心衰竭的進展,像是急救處置和有效藥物都有提升,但還是有不少人會發展成心衰竭。作者也整理了最新趨勢、成因新發現和更精準的風險評估工具,建議用個人化治療,並提出未來降低風險的方向。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
心臟衰竭越來越普遍,常是可預防的住院主因。其實心臟衰竭是多系統疾病,常和心血管、腎臟、代謝問題有關。新治療能同時改善這些狀況。強調CKM健康、跨部門合作,是預防心臟衰竭的有效做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
南非研究發現,由社區健康工作者到府量血壓、送藥,並由護理師遠端協助決策的居家高血壓照護,能有效降低血壓、提升控制率,效果比傳統門診好。如果再加上自動傳輸血壓數據,效果更佳。安全性也沒問題,病人持續治療的比例高。這對資源有限地區來說,是很好的高血壓管理方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
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olezarsen能讓中度高三酸甘油脂且心血管風險高的病人,6個月內三酸甘油脂下降約58–61%,效果明顯優於安慰劑,且嚴重副作用發生率差不多。未來有望成為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新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
對於急性冠心症後做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ticagrelor加aspirin並不比單用aspirin更能降低死亡或心血管事件風險,反而會增加重大出血機率。所以這類病人建議還是單用aspirin就好。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
對於因暫時性危險因子引起VTE的成人,如果還有持續危險因子,初始治療後再用低劑量apixaban(一天兩次、每次2.5毫克)延長12個月,可以大幅降低VTE復發率(1.3%,明顯低於安慰劑的10%),且重大出血風險很低,顯示延長低劑量抗凝治療既有效又安全。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
一項三期臨床試驗發現,baxdrostat加在標準降壓藥後,能讓抗藥性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再多降約9 mm Hg,但高血鉀風險也較高。整體來說,baxdrostat對難治型高血壓有明顯降壓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
對於低風險、急性心肌梗塞且已完成血管重建的病人,DAPT治療1個月後,改用單一P2Y12抑制劑,安全性和持續DAPT差不多,預防心血管事件效果一樣,但出血風險更低。簡單說,這類病人1個月後停用aspirin,只用P2Y12抑制劑,是更安全的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
**重點摘要(繁體中文翻譯):** 對於已經長期服用口服抗凝劑、且屬於高動脈血栓風險的慢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患者來說,額外再加上aspirin(阿斯匹靈)會比起安慰劑增加心血管事件、死亡以及重大出血的風險。因此,這類患者不應該常規性地在口服抗凝治療之外再加用aspirin。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
這項研究發現,急性冠心症病人在成功接受PCI後,若提早停用aspirin、只用強效P2Y12抑制劑,雖然一年內預防死亡或缺血事件的效果不輸雙重抗血小板治療,但出血風險較低。不過,單一用藥組的支架血栓風險較高,整體保護力還是雙重治療較佳。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