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6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SGLT2i GLP1

目前兒童心臟移植因心臟捐贈者不足,導致許多孩子等不到心臟而過世。若能用循環停止後捐贈者(DCD)心臟,理論上可增加三成可用器官,但因倫理爭議尚未普及。這份報告分享一例成功將DCD心臟移植到3個月大嬰兒的經驗,並討論過程中的併發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在心臟停止後,透過高含氧沖洗恢復心臟功能,且不需複雜設備或爭議性程序。前三例移植結果良好,無排斥或併發症,顯示這方法未來有望普及。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針對因腸胃炎嘔吐就醫的兒童,回家服用ondansetron可降低7天內中重度腸胃炎風險,也能減少前兩天的嘔吐次數。不過,對嘔吐持續時間、是否持續嘔吐、臨時回診或需靜脈補液等,效果不明顯,副作用發生率則和安慰劑差不多。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下泌尿道症狀(LUTS)在50歲以上男性很常見,常因攝護腺肥大或膀胱過動症引起,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導致尿滯留或感染。治療以生活調整和藥物為主,藥物合併效果較佳。嚴重或藥物無效時可考慮手術,微創手術副作用較少,但復發率較高。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大型研究發現,HIV感染孕婦若在生產前病毒量測不到(<50 copies/mL),尤其懷孕前就開始治療,生產時傳給寶寶的風險極低(≤0.2%),有些甚至完全沒案例,支持U=U原則在生產時適用。但哺乳期間雖然風險也很低,仍非零,目前證據還不足以證明U=U適用於哺乳期。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在三個都市急診的大型臨床試驗發現,對所有病人做C肝篩檢,比只針對高風險族群能找到更多新病例。不過,不論哪種篩檢方式,真正完成治療並痊癒的人都很少,顯示後續照護和治療連結還有很大改進空間。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2007到2023年間,美國兒童健康明顯惡化,死亡率幾乎是其他高收入國家的兩倍,尤其早產、嬰兒猝死、槍枝和車禍意外特別多。慢性病、肥胖、性早熟、睡眠障礙、活動受限、憂鬱和孤獨感等問題也都上升,顯示美國兒童健康狀況急需正視與改善。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西尼羅病毒是美國最常見的蚊媒傳染病,雖多數人無症狀,但年長或免疫力差者易重症甚至死亡。無專屬治療或疫苗,預防以防蚊措施為主。診斷靠抗體檢測,偶爾可經輸血或器官移植傳播。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孕期感染茲卡病毒,寶寶可能出現嚴重先天缺陷或神經發展問題,甚至影響生存率。即使外表正常,也有發展遲緩風險。長期影響還不清楚,需更多研究、診斷工具和疫苗。媽媽們的發聲對推動相關議題很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模型研究指出,2027至2029年若持續投入對抗HIV、結核病和瘧疾,預計能拯救2,300萬人、預防4億新病例,死亡率將接近2030年SDG目標。每投入1美元,最高可創造19美元健康效益。要達成這些成果,國內外資金和全球基金的持續支持都很關鍵。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