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5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SGLT2i GLP1

卵巢癌多在晚期才被發現,症狀不明顯。九成屬於上皮性癌,常見高分化漿液型。危險因子有年齡、家族史、BRCA1/2基因突變。診斷靠影像和腫瘤標記。早期治療以手術加化療為主,五年存活率約70–95%;晚期則需手術、化療和維持治療,存活率降到10–40%。大多數晚期患者兩年內會復發。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英國推行生殖計畫,讓帶有致病性粒線體DNA變異的女性透過粒線體捐贈技術生子。22位女性中,已有8位健康寶寶出生,突變DNA含量極低或無。雖有2位小孩出現可治療或會自行緩解的健康問題,目前所有孩子發展都很正常。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小兒癲癇種類多、成因複雜,診斷和治療都很有挑戰,需要專科醫師協助鑑別。現在強調找出背後原因,像是結構、遺傳、代謝等。針對特定症候群的治療進步不少,早期發現很重要,尤其有機會手術的個案。至於癲癇對大腦發展和精準醫療的效果,還需要更多研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GALAXI-2 和 GALAXI-3 這兩項三期臨床試驗發現,IL-23 抑制劑 guselkumab 用於中重度活動性克隆氏症,無論臨床或內視鏡反應都比安慰劑好,且安全性佳,嚴重副作用比安慰劑和 ustekinumab 還低,沒有人死亡。整體來說,guselkumab 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新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TALAPRO-2 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talazoparib 結合 enzalutamide 可明顯延長放射線影像無惡化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期,無論 HRR 基因狀態如何,效果都比單用 enzalutamide 好,特別是在 HRR 缺陷患者身上更明顯。常見副作用為貧血和嗜中性白血球低下。這項結果支持這組合成為新標準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TALAPRO-2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talazoparib合併enzalutamide能顯著延長帶有HRR基因變異的mCRPC患者存活期,中位整體存活期達45.1個月,明顯優於單用enzalutamide的31.1個月,尤其對BRCA1/2突變者效果更好。副作用主要為貧血和嗜中性球低下,安全性可接受,這組合有望成為新標準治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COVID-19 疫情期間,全球健康發展援助(DAH)創新高,但因經濟壓力和美、英等國大幅減預算,DAH 急速下滑,預計將回落到 2009 年水準,2030 年前難以恢復。若無新資金或國內投資,將影響中低收入國家健康進展,必須更有效運用資源並強化財務策略。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到2030年,全球外科醫療進展很慢,尤其是中低收入國家,手術需求沒被滿足,每年有數百萬人手術後死亡。疫情更凸顯外科醫療長期缺錢和人力不足的問題。雖然有些國家有國家級計畫和數據協助,但多數都缺乏資金。要改善現況,外科醫療必須被當作救命和經濟發展的關鍵,並持續投資醫院和照護流程。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全球50歲以下早發性腸胃道癌症有增加趨勢,尤其以大腸直腸癌最常見。主要和肥胖、不良飲食、缺乏運動、抽菸、飲酒等可改變因素有關,遺傳也有影響。建議所有患者都做基因檢測。治療方式和年長者類似,但年輕患者通常治療更積極,存活率不一定較好。大腸直腸癌建議45歲起篩檢,高風險族群更早,其他腸胃癌目前不建議常規篩檢。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帶有致病性粒線體DNA變異的女性,可能會把相關疾病遺傳給小孩。研究建議,變異量高的女性可用「前核轉移」技術,變異量低的則可用「著床前遺傳檢測(PGT)」。這兩種方法都能順利生下健康寶寶,且寶寶體內有害mtDNA明顯減少。前核轉移和PGT合併使用,能有效降低遺傳風險,且前核轉移對胚胎發育是安全的。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