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2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SGLT2i GLP1

第一型糖尿病治療進步很快,像 teplizumab 免疫療法能延緩發病,早期篩檢也更精準。幹細胞和生物工程技術讓 β 細胞替代治療有新突破,自動化胰島素系統和新型胰島素也讓血糖控制更穩定。雖然目前受惠的人還不多,但未來有望幫助更多患者提升生活品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針對610位急性中風患者的雙盲試驗發現,把levodopa加進標準復健,和單用安慰劑相比,三個月後運動功能恢復沒明顯差異,分數差距也不具臨床意義。兩組嚴重副作用發生率差不多。結果顯示,levodopa不建議當作急性中風復健的輔助藥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最新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針對中重度斑塊型乾癬,口服新藥 icotrokinra(JNJ-77242113)治療16週後,約有68–70%患者皮膚幾乎全清,比安慰劑和現有口服藥 deucravacitinib 效果更好,且副作用發生率低。這代表 icotrokinra 有望成為乾癬患者新的安全有效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多國臨床試驗針對5到25歲新診斷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測試不同劑量的ATG藥物。結果發現,2.5 mg/kg和0.5 mg/kg劑量都能有效減緩胰島β細胞功能流失,且0.5 mg/kg副作用較少。這代表低劑量ATG有望成為安全又實惠的治療新選擇,適合剛確診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溶瘤病毒是經基因改造、能專一攻擊癌細胞的病毒,還能活化免疫系統,有機會突破癌症免疫治療的瓶頸。雖然研究進展不少,但臨床效果還有限,主要卡在多種挑戰。這篇論文整理了溶瘤病毒的發展現況、遇到的困難,並提出未來改進方向。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大型研究追蹤超過2,400位癲癇患者10年,發現獨居、過去一年有三次以上全身性抽搐發作,以及發作時或發作後有長時間呼吸暫停,會明顯增加猝死性癲癇(SUDEP)風險。監測發作時的呼吸狀況,有助於評估SUDEP風險,也能用來發展風險指數。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臨床試驗發現,tirzepatide能有效幫助10到18歲、血糖控制不佳的青少年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讓HbA1c下降2.23%,體重也明顯減輕,且效果可持續到一年。常見副作用為輕微腸胃不適,整體安全性和成人差不多。總結來說,tirzepatide對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體重控制都很有幫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針對超過370萬名兒童的大型研究發現,接受像CT掃描這類醫療影像的輻射,會讓21歲前罹患血液癌症的風險略為增加,且累積劑量越高風險越大。約有一成血液癌症可能和這些輻射有關。提醒大家,兒童做醫療影像時要謹慎評估,能少照就少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重點摘要(繁體中文):** 在一項針對超過3,600名健康嬰兒的隨機試驗中,單次注射clesrovimab(一種針對RSV的長效單株抗體)能顯著降低因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及住院風險,且其安全性表現與安慰劑相似。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每天服用160mg aspirin三年,對有特定PI3K pathway基因突變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可顯著降低復發率,三年後復發率約為安慰劑組的一半,無病存活率也較高。雖然嚴重副作用略多,但研究支持aspirin可作為基因篩選後的輔助治療選項。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