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急性風濕熱是小孩感染A群鏈球菌後,可能引發自體免疫問題,嚴重時會變成風濕性心臟病,尤其常見於弱勢族群。診斷目前靠臨床判斷,但新檢測技術有望提升準確率。治療進展有限,預防才是重點,包括疫苗、抗生素、數位健康工具和提升醫療品質,這些都是全球減少發病的關鍵。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人工智慧(AI)正顯著改變風濕病學的研究,提升診斷、預後和治療預測的能力。研究者探索AI如何簡化工作流程、改善藥物發現及優化臨床試驗。機器學習在準確分類風濕性疾病和預測治療結果方面表現出色,並利用多種數據來源。生成式AI也逐漸成為自動化文獻回顧和支持臨床決策的重要工具。本文討論AI在風濕病學的應用及其面臨的倫理和監管挑戰,強調謹慎整合以發揮其潛力。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C-反應蛋白(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變化,特別是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和心房顫動。CRP與內皮功能障礙及斑塊不穩定有關,且他汀類和抗發炎藥物能降低CRP水平,改善CAD結果。心臟衰竭中高CRP水平與預後不佳相關,但證據因患者而異。新療法如GLP-1激動劑和SGLT-2抑制劑也能降低CRP。對心房顫動,CRP與手術後併發症風險有關,但結果不一致。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在特定患者中使用CRP進行風險評估,而歐洲則持懷疑態度,顯示CRP的有效性仍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人工智慧(AI)在小兒風濕病學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雖然面臨訓練數據、倫理和可解釋性等挑戰。近期進展顯示,機器學習模型能有效識別生物標記、預測治療反應,並根據疾病特徵進行患者分層。AI驅動的影像工具和非侵入性診斷方法提升了診斷準確性,幫助檢測炎症和疾病活動。此外,大型語言模型也能有效回答患者問題。不過,對AI結果的解讀仍需謹慎和人類監督。總的來說,AI正在改變小兒風濕病學,提升診斷和個性化治療,但這才是個開始。 PubMed DOI

在2013至2022年間,美國10個州的侵襲性A群鏈球菌(GAS)感染率顯著上升,報告21,312例病例,導致1,981人死亡。大多數病例出現在男性,65歲以上的年齡層風險最高,但18至64歲成人的增幅最明顯。美國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的感染率較高,脆弱群體如無家可歸者和長期照護機構居民的感染率也上升。此外,對大環內酯類和克林黴素不敏感的GAS分離株增加,從2013年的12.7%上升至2022年的33.1%。這些結果顯示需要加強對GAS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特別是針對高風險人群。 PubMed DOI

**重點摘要:** 最近大型語言模型(LLMs)和多模態人工智慧(AI)的進展,正在改變醫學領域,包括風濕病學。這些工具提供了新的方式來提升診斷、病患溝通以及資料管理,有機會帶來更個人化且更有效率的醫療照護。本文回顧了目前LLMs在風濕病學的應用現況,並討論未來的挑戰與機會。 PubMed DOI

ANCA相關血管炎患者心血管風險明顯增加,像是心肌梗塞、中風等機率都較高,除了常見危險因子,還有疾病本身和治療影響。治療時要積極控制心血管風險,也要小心使用免疫抑制劑。雖然治療進步,但長期心血管併發症仍多,顯示需要更好的預測工具和個人化照護。 PubMed DOI

AI大型語言模型正改變風濕病學,但準確度和專業知識有限。RAG技術能結合即時專業資料,提升準確性、減少幻覺,並增強可信度。雖然目前在風濕病學應用還不多,但在臨床指引查詢、病史摘要、試驗招募和衛教等方面很有潛力,也有資料隱私優勢。整體來說,RAG是更可靠且具前景的AI應用方式。 PubMed DOI

ANCA相關血管炎是一種罕見且嚴重的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影響小到中型血管。ANCA檢測對診斷很有幫助,尤其是用高品質的EIA方法就很夠用了。不過,有些其他疾病或藥物也可能讓ANCA呈現陽性。這篇文章重點回顧了ANCA檢測的原理、準確性及臨床應用。 PubMed DOI

法布瑞氏症(FD)是一種罕見遺傳病,會影響多個器官,特別是腎臟。這篇報告討論一名同時患有FD和ANCA相關血管炎(AAV)的15歲患者,這種情況非常少見。文獻上只有少數類似案例,患者多有發燒、腫脹及腎臟損傷。治療通常用血漿置換和免疫抑制劑。免疫系統在FD的影響還不明,需要更多研究釐清兩者關聯。 PubMed DOI

小兒抗磷脂症候群(APS)很罕見,會引發血栓和多器官損傷。這篇報告提到一名青少女因嚴重APS(CAPS)出現高血壓、腎臟和神經問題,抗磷脂抗體檢查是陽性,治療用抗凝血和免疫抑制藥。臨床上,若兒童有類敗血症和器官衰竭,要考慮APS。目前缺乏兒童專屬診斷和照護指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