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7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探討了單克隆抗體dazukibart對中度至重度皮肌炎成人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皮肌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發疹和肌肉無力。研究在25個國家的中心進行,招募18至80歲的患者,隨機分配接受dazukibart或安慰劑。結果顯示,dazukibart在改善皮肌炎活動性方面效果顯著,且耐受性良好,副作用以感染為主。這突顯了IFNβ抑制在治療中的潛力。該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FT596是一種新型療法,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來治療B細胞淋巴瘤。它結合了CD19 CAR、CD16 Fc受體和白介素-15融合體,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目的是確定推薦的第二期劑量(RP2D)及評估安全性和療效。研究在美國九個地點進行,共86名患者參加,結果顯示療法耐受良好,RP2D初步確定為每個療程三劑1.8 × 10^9個細胞。FT596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療效,可能克服現有免疫治療的限制。該試驗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EMERALD-1 研究探討在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HCC)患者中,將 durvalumab 與或不與 bevacizumab 結合經動脈化學栓塞(TACE)的療效。這項第三期試驗共招募616名來自18國的成人,結果顯示,durvalumab 加 bevacizumab 組的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5.0個月,顯著優於安慰劑組的8.2個月,風險降低23%。安全性方面,主要不良事件為高血壓和貧血,未見治療相關死亡。研究建議將此組合用於HCC患者,可能成為新的治療標準。後續追蹤將提供更多生存率和患者結果的資訊。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在不可切除、非轉移性肝細胞癌(HCC)患者中,將lenvatinib和pembrolizumab加入經動脈化學栓塞(TACE)的效果。這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涉及480名來自33個國家的患者。結果顯示,lenvatinib加pembrolizumab組的無進展生存期顯著長於安慰劑組(14.6個月對10.0個月)。雖然整體生存率有改善,但尚未達到統計顯著性。不良事件較多,71%的患者出現3級或以上的副作用,主要是高血壓和血小板下降。需要進一步隨訪以評估長期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2008至2019年間,私募股權收購對美國醫院病人照護體驗的影響。研究比較了73家被收購醫院與293家未被收購醫院的病人評價。結果顯示,被收購醫院的病人對醫院的評分和推薦意願均下降,特別是在收購後的第三年,病人體驗指標差距擴大。整體而言,研究指出私募股權收購後,病人照護體驗惡化,對醫院照護品質的影響令人擔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在澳洲三家醫院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了新型外周插入中心導管(PICCs)材料的有效性。1098名參與者接受了疏水性、氯己定或標準聚氨酯PICCs,並監測8週。結果顯示,疏水性導管的設備失效率為5.9%,氯己定為9.9%,標準聚氨酯為6.1%。風險差異顯示,疏水性和氯己定導管並未顯著優於標準聚氨酯,且氯己定組的併發症比率較高。總體而言,這些新型導管未降低設備失效風險,且無不良事件與介入措施相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骨髓纖維化的唯一根治方法。研究分析324名患者的突變清除情況,發現第30天時,JAK2突變患者42%達成清除,CALR突變73%,MPL突變54%。突變清除與較低的復發率及改善的無病生存率和整體生存率有關,1年內的復發率清除者為6%,未清除者為21%。研究指出,移植後早期的突變清除是預測更好結果的重要指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Talquetamab 和 teclistamab 是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雙特異性抗體。最近進行了一項 1b-2 期研究,評估這兩種藥物的聯合療效。研究納入 94 名患者,建議的治療方案為 talquetamab 0.8 mg/kg 和 teclistamab 3.0 mg/kg,每兩週一次。結果顯示,接受建議方案的患者反應率達 80%,且維持反應的可能性在 18 個月時為 86%。不過,嚴重感染的發生率較單獨用藥時高。整體而言,聯合療法在許多患者中顯示出持久的療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利用游離細胞DNA (cfDNA) 測序來篩檢胎兒非整倍體及檢測孕婦或產後個體的母體癌症。107名參與者中,有52名(48.6%)被診斷為癌症。全身MRI在隱匿性癌症檢測上表現出高敏感度(98.0%),而身體檢查和實驗室檢測效果較差。特定的cfDNA測序模式顯示多條染色體有拷貝數變化,95.9%的參與者被診斷為癌症。這些結果顯示,異常cfDNA結果可能隱藏未被檢測的癌症,需進一步研究以改善產前篩檢。該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Xalnesiran是一種針對乙型肝炎病毒的小干擾RNA,已在二期臨床試驗中評估其對慢性HBV感染的療效。研究涉及159名參與者,分為五組,主要觀察HBsAg消失率。結果顯示,xalnesiran與免疫調節劑聯合使用的組別中,HBsAg消失率最高達23%。不過,部分參與者出現3級或4級副作用,主要是ALT升高。這些結果顯示xalnesiran在特定患者中可能有效,但也需注意副作用。該試驗由F. Hoffmann-La Roche資助,編號NCT04225715。 相關文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