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探討產後出血(PPH)的原因與風險因素,涵蓋327項研究,涉及超過8.47億名女性。主要發現顯示,子宮無力是PPH的主要原因(70.6%),而貧血、既往PPH病史及剖腹產等為強烈相關的風險因素。中度相關因素包括高BMI和COVID-19感染。研究強調使用預防性子宮收縮劑的重要性,以識別高風險女性並制定針對性預防與治療策略。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在2015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發現懷孕期間常規篩檢和補充鐵質以防缺鐵性貧血的證據不足。為了更新評估,研究納入17項試驗,涉及24,023名參與者,重點在母體鐵質補充。結果顯示,補充鐵質能顯著降低缺鐵性貧血的風險,但對其他健康結果如妊娠糖尿病、剖腹產等並無顯著影響。主要不良反應為暫時性腸胃不適。未來需進一步研究鐵質狀態與健康結果的關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分娩後不久給予tranexamic acid是否能預防中度或重度貧血女性的產後出血。研究在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坦尚尼亞和贊比亞的34家醫院進行,涉及15,580名女性。結果顯示,tranexamic acid組的產後出血發生率為7.0%,安慰劑組為6.6%,兩者之間無顯著差異。整體結論是,對於中度或重度貧血的女性,使用tranexamic acid並未降低產後出血風險。該研究由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及威康信託支持。 PubMed DOI

根據一項系統性回顧和隨機對照試驗的分析,氨甲環酸在降低女性分娩期間的產後出血風險上是有效的。這項研究涵蓋了54,404名女性,結果顯示使用氨甲環酸的女性中,生命威脅性出血的比例為0.65%,顯著低於安慰劑組的0.85%。分析中未發現氨甲環酸的效果會因出血風險或分娩方式而異,且兩組的血栓事件也無顯著差異。雖然不建議所有分娩女性使用,但對高風險產後出血的女性可能有幫助。此研究由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支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COVID-19感染與疫苗接種對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症(aHUS)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TTP)的影響。結果顯示,aHUS在COVID-19感染後的發生率高於疫苗接種,而TTP則在疫苗接種後更常見。研究涵蓋了170名患者,發現四分之三的aHUS患者在急性腎損傷第3期時需進行腎臟替代療法。COVID-19感染與TTP的預後較差有關,且某些治療顯示出保護效果。研究建議,這兩種情況可能在未接受維持治療的個體中被觸發或加重。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女性第一次生產時經歷嚴重母體疾病(SMM)對未來生育的影響。研究在瑞典進行,涵蓋1999至2021年超過100萬名女性,結果顯示3.5%的女性在第一次分娩時經歷SMM。與未經歷SMM的女性相比,經歷SMM的女性後續生育比例顯著較低,調整後風險比為0.88。特定SMM類型如子宮破裂、心臟併發症等,與再次生育的可能性更低有關。研究強調,對這些女性提供生育諮詢及改善產前護理非常重要。 PubMed DOI

妊娠相關的急性腎損傷(PRAKI)對母親和胎兒健康影響深遠,尤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發生率尚未充分記錄。從2000年到2024年5月的系統性回顧顯示,13項研究中有5,273名個體的PRAKI合併發生率為15.6%。雖然每年增加0.8%的趨勢不顯著,但變異性相當大,顯示該地區PRAKI的發生率令人擔憂。這強調了改善產前護理服務的必要性,未來研究應聚焦於提升這些服務的可及性與質量。 PubMed DOI

這篇綜合性回顧整合了175項系統性綜述的證據,找出肝細胞癌(HCC)的風險因素,共識別出101個風險因素,其中31個有強證據支持。主要發現包括: - **主要風險因素**: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顯著提高HCC風險,抗病毒治療可減輕風險。 - **生活方式因素**:吸煙、肥胖、糖尿病等會增加風險,而咖啡消費和健康飲食則有助降低風險。 - **藥物**:某些藥物可能降低HCC風險,質子泵抑制劑則可能增加風險。 - **人口統計因素**:O型血與較低風險相關,男性和年齡較大則為風險因素。 強調生活方式改變的重要性,並需進一步研究藥物的保護效果。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機器學習(ML)與傳統統計模型在預測產後出血(PPH)的能力,透過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進行。研究已在PROSPERO註冊,並遵循報告指導方針。文獻搜尋於2024年1月4日進行,納入35項研究,涵蓋383,648名患者。結果顯示,ML模型在預測PPH的準確性上提高了95%。雖然ML模型顯示潛力,但需大量預測因子,可能限制其在資源有限環境中的應用。研究註冊編號為CRD42024521059。 PubMed DOI

這項系統性回顧評估了哺乳支持介入對個人和家庭開始及維持哺乳的有效性。回顧納入截至2024年6月的研究,分析了290篇文章中符合標準的90篇。結果顯示,介入措施對嬰兒健康和母親心理健康的影響證據有限,但在6個月內,這些措施與任何哺乳(風險比1.13)和獨佔哺乳(風險比1.46)的增加有關。對於12個月的哺乳持續,則無顯著影響。總結指出,雖然短期內提高了哺乳率,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找出最佳支持方式。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有高血壓病史的女性在妊娠期間子癲前症(PE)的復發率及預測因子。研究期間為2018至2024年,納入77例單胎妊娠,結果顯示PE復發率達42.9%,其中60.6%的復發發生在妊娠37週後,顯示晚些時候分娩可能可行。主要相關因素為慢性高血壓和低出生體重(百分位數<10)。有趣的是,之前PE後診斷的慢性腎病並未顯著增加復發風險。研究強調了PE高復發風險,並建議採取主動的分娩策略以保護母親的腎臟健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