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COMPARE-TAVI 1 試驗是一項在丹麥進行的多中心隨機研究,旨在比較兩種經導管心臟瓣膜(THV)平台:SAPIEN 3(含 SAPIEN 3 Ultra)和 Myval(含 Myval Octacor),針對重度主動脈狹窄或退化的主動脈生物瓣膜患者。共招募1031名年滿18歲的患者,隨機分配至 SAPIEN 3(517名)或 Myval(514名)。主要終點為死亡、中風及心臟瓣膜惡化等,結果顯示兩組效果相近,Myval THVs 可視為 SAPIEN 3 的可行替代方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最近一項針對75歲以上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NSTEMI)患者的研究,探討保守醫療與侵入性策略的效果。研究包含1518名患者,隨機分為侵入性組(753人)和保守組(765人),隨訪中位數為4.1年。結果顯示,兩組在心血管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上無顯著差異(侵入性組25.6% vs. 保守組26.3%)。雖然侵入性策略在減少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方面有潛在益處,但整體風險並未顯著降低,建議對於年長患者,保守策略同樣有效。 PubMed DOI

FAVOR III Europe 試驗比較了基於 QFR 與 FFR 的診斷策略在中度冠狀動脈狹窄患者中的效果。研究在歐洲的 34 個中心招募了 2000 名患者,隨機分為 QFR 組(1008 名)和 FFR 組(992 名)。結果顯示,QFR 組在 12 個月內的主要事件發生率為 6.7%,而 FFR 組為 4.2%,風險比為 1.63,未能證明 QFR 的非劣性。兩組的不良事件比例相似,均為 1.8%。這顯示 QFR 不應取代 FFR,可能影響臨床指導方針。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合成膜與不對稱纖維素三醋酸鹽(ATA)膜在不使用肝素的血液透析中的血栓生成性。研究採用前瞻性、多中心、隨機交叉設計,分為兩個階段,每階段進行六次透析。結果顯示,使用ATA膜的患者中,有60%能在不使用肝素的情況下完成透析,而合成膜僅有24%(p = 0.01)。此外,ATA膜的完成次數也顯著高於合成膜(46%對7%)(p = 0.001)。微型CT分析顯示ATA膜效果更佳,結論認為ATA膜在限制肝素使用時對透析有利。該研究已註冊於NCT06505616。 PubMed DOI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已成為重度主動脈狹窄患者的主要治療選擇。最近的進展擴大了適用患者的範圍,包括有二尖瓣問題、小型主動脈環及低流量低梯度的狹窄,甚至年輕患者也納入考量。醫界開始重視在無症狀的重度和中度狹窄患者中進行早期置換,以避免心臟不可逆的變化。雖然對年輕患者的瓣膜耐久性及未來干預的擔憂仍在,但瓣膜內瓣膜TAVR的中期結果令人鼓舞。這篇綜述總結了TAVR在不同患者群體中的證據,並探討了擴大手術可及性所帶來的好處與挑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SGLT2抑制劑dapagliflozin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的高風險主動脈狹窄患者中的效果。研究納入了有心衰竭及其他風險因素的患者,共分析1,222名,結果顯示dapagliflozin組的死亡或心衰竭惡化率為15.0%,顯著低於標準護理組的20.1%。雖然兩組整體死亡率相似,但dapagliflozin組的心衰竭惡化率較低(9.4%對14.4%)。不過,dapagliflozin組出現較多生殖器感染和低血壓案例。總體而言,dapagliflozin在這些患者中顯著降低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PubMed DOI

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腦栓塞保護(CEP)裝置對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患者中風發生率的影響。研究涵蓋7635名主動脈狹窄患者,隨機分為使用CEP裝置的TAVI組和不使用的對照組。結果顯示,CEP組中風發生率為2.1%,對照組為2.2%,無顯著差異(P = 0.94)。致殘性中風和死亡率也相似。結論是,TAVI過程中常規使用CEP裝置並未降低中風發生率。該試驗由英國心臟基金會和波士頓科學公司資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患者中,使用軌道動脈切除術與氣球血管成形術對於嚴重鈣化冠狀動脈病變的效果。研究在美國104個醫療中心進行,涉及2005名患者。結果顯示,兩組的目標血管失敗率相近,且支架面積差異不顯著。研究結論認為,常規使用軌道動脈切除術並未改善結果,建議在這些情況下優先考慮氣球血管成形術。 PubMed DOI

一項針對514位同時有糖尿病和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接受TAVI手術的患者研究發現,使用SGLT2抑制劑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術後急性腎損傷風險較低;但沒CKD者則無此效果。SGLT2i對合併CKD的高風險糖尿病患者,TAVI時可能有腎臟保護作用。 PubMed DOI

一項針對1,500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研究發現,ACURATE neo2瓣膜在一年內的死亡、中風和再住院率都比SAPIEN 3和Evolut高(14.8%比9.1%),風險明顯增加。ACURATE neo2也有較高的主動脈逆流、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塞風險,整體表現不如對照組,未達到非劣性標準。 PubMed DOI

最新統合分析顯示,機器人輔助PCI(R-PCI)和傳統手動PCI(M-PCI)在安全性和效果上差不多,但R-PCI能更有效減少殘餘狹窄和輻射暴露。兩者在手術時間、顯影劑用量及重大心臟事件發生率上則沒有明顯差異。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