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胰臟癌是一種侵襲性極高的疾病,預後不佳,平均存活期約4個月,5年存活率僅13%。有家族史、特定基因突變或高風險的管內乳頭狀黏液瘤患者應定期監測,因為他們罹患此病的風險較高。治療主要是化療和外科手術,但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不多。多藥化療已證實能提高轉移性胰臟癌患者的存活率。預測到2030年,胰臟癌可能成為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因此亟需新療法。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代謝症候群是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重要風險因素,會促進疾病的早期發作。研究發現,代謝失調會增加PDAC的侵襲性,主要是因為脯氨酸4-羥化酶亞基α1(P4HA1)活性增強,導致膠原纖維增多。值得注意的是,促胰島素分泌劑semaglutide能減少基質沉積,促進T淋巴細胞浸潤,並抑制腫瘤生長。這些結果為有代謝症候群的PDA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向,重點在於改善腫瘤基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旨在建立一個與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 相關的預後工具,以改善胰臟癌的治療效果。研究者利用UCSCXena和GEO數據庫的RNA測序數據,開發了一個風險評分模型,識別出三個與GLP-1相關的基因,並顯示高風險患者的生存時間較短。免疫分析顯示低風險患者擁有較多抗腫瘤免疫細胞。研究結果顯示GLP-1信號通路對胰臟癌發展有影響,並可提升臨床診斷與治療的準確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接受血液透析的癌症患者的手術情況及結果,並與一般癌症患者進行比較。研究在2010至2012年間於日本進行,納入502名血液透析的癌症患者。主要發現包括:74%的患者接受手術,99%擁有可切除癌症;57%在診斷時無症狀,透過篩檢發現。手術患者3年整體存活率為83%,未手術者僅32%。手術組非癌症相關死亡較高,預後不良因素包括胰臟癌和貧血。整體來看,血液透析癌症患者的預後與一般癌症患者相似,手術介入可能有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與藥物相關的胰臟癌風險,因為這種癌症的死亡率很高。研究人員分析了FDA的不良事件報告,發現24種藥物可能與胰臟癌有關,特別是幾種糖尿病藥物。結果顯示,45歲以上的男性更易罹患此病,且使用GLP-1類似物和降血糖藥物的患者通常體重較重。研究建議,GLP1R和PTEN可能在這些藥物引發的胰臟癌中扮演重要角色,醫師應警覺早期徵兆。 PubMed DOI

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中最常見的非皮膚癌,2024年預計將有299,010個新病例和35,250人死亡。全球男性中,前列腺癌為第二常見癌症,2022年新病例達1,466,680例。大多數為腺癌,診斷年齡中位數為67歲,遺傳因素影響風險超過50%。高風險患者可選擇放射治療或根治性切除,治療後仍有部分患者可能轉移。轉移性前列腺癌主要透過雄激素剝奪療法管理,並可搭配新型藥物以提高生存率。 PubMed DOI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高級別的神經內分泌癌,發病率在美國約為每10萬人4.7例,預後不佳,五年存活率僅12%到30%。主要風險因素是吸煙,95%的患者有吸煙史。症狀包括咳嗽、呼吸急促等,但約60%的患者在診斷時無症狀。小細胞肺癌分為局限期和廣泛期,治療方式不同。局限期可透過手術或化療治療,生存期可達55.9個月;廣泛期則以化療為主,生存期約12到13個月,復發率高。早期檢測至關重要。 PubMed DOI

肥胖、糖尿病甚至前期糖尿病的人,罹癌風險都明顯增加,特別是胰臟癌、肝癌等。這跟胰島素阻抗和慢性發炎有關。只要減重超過一成,就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建議糖尿病患者同時接受癌症和代謝疾病的篩檢。 PubMed DOI

胃癌在全球很常見,亞洲、南美和東歐特別多,近年50歲以下也有增加。主要危險因子有幽門螺旋桿菌、飲食、肥胖、抽菸和遺傳。早期發現很重要,治療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現在也有微創和免疫治療。未來會強調精準醫療、早期篩檢和多專科合作,提升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脂肪胰臟是指胰臟內脂肪堆積,和肥胖、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有關。雖然臨床意義還不明確,但新研究發現,脂肪胰臟可能會增加胰臟癌風險。未來有機會成為高風險族群的監測指標,部分糖尿病藥物或許能減少胰臟脂肪,但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肥胖是急性胰臟炎、慢性胰臟炎和胰臟癌的重要且可調整的危險因子,主要是透過發炎、脂肪堆積和代謝異常等機制影響。減重,特別是透過減重手術或新型藥物,可以降低這些胰臟疾病的風險並改善治療結果。不過,還需要更多研究來優化介入方式,並針對個人化預防策略做進一步發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