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1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SGLT2i GLP1

**重點整理:** 隨著基因分析、疾病監測和標靶治療的進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的治療效果更好,副作用也更少。新型藥物和免疫治療(包括CAR T-cell therapy)大幅提升了存活率——即使是成人和嬰兒患者也受益,減少了長期高強度化療和幹細胞移植的需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針對45到49歲成人的大型研究發現,直接郵寄FIT糞便潛血檢查試劑,能讓大腸癌篩檢率達到26.2%,比起只提供選擇(FIT、大腸鏡或兩者)都高出許多(僅14.5%到17.4%)。所以,對這個年齡層來說,直接寄FIT檢查最有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人員用基因編輯技術,把捐贈者的胰島細胞移植到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體內,並用CRISPR-Cas12b和慢病毒技術預防免疫排斥。患者不用吃免疫抑制藥,12週後也沒出現免疫反應,移植細胞能正常分泌胰島素,且沒嚴重副作用。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針對70歲以上、高風險、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乳癌女性,研究發現化療加在荷爾蒙治療上,並沒有明顯提升存活率,反而增加嚴重副作用。這表示對這類年長患者來說,輔助性化療帶來的風險可能大於好處,存活益處有限。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跨國臨床試驗發現,把驅蟲藥給整個社區的人吃,雖然能有效降低腸道寄生蟲感染率,也比較公平,但在三年內還是很難完全終止傳播。這種做法是安全的,但短期內要徹底消除寄生蟲傳播並不容易。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VA MISSION法案讓住得遠的退伍軍人可以在非VA醫院做心臟手術,通勤時間平均少了約半小時。雖然就醫更方便,但做PCI和CABG手術後,30天內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反而增加,AVR則沒這問題。總之,方便性提升,但部分手術短期結果較差。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名女性因ZAP70基因突變導致T細胞免疫缺陷,出現多種HPV相關疾病及皮膚鱗狀細胞癌,且檢出β-HPV19病毒整合。骨髓移植後免疫恢復,所有HPV相關疾病都痊癒。這案例證明,對T細胞免疫不全者,β-HPV確實能直接引發皮膚癌。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2024-2025美國流感季,兒童因流感引發的急性壞死性腦病(ANE)明顯增加,41例中多數原本健康,僅16%有打流感疫苗。死亡率高達27%,存活者也有六成多留下中重度後遺症。研究強調疫苗接種、早期辨識和標準化治療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美國一項兩年期、逾2,100名高風險長者參與的研究發現,不論是結構化還是自我引導的生活型態介入(如運動、飲食、社交等),都能提升認知功能,但結構化、強度較高的介入效果更明顯,且副作用較少。這種好處在不同基因風險族群都看得到,尤其對原本認知較差者更有幫助。未來還需進一步研究長期成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大約四分之一成人有卵圓孔未閉(PFO),這和年輕、找不到原因的中風有關。像RoPE分數、PASCAL分類能幫助判斷PFO和中風的關聯。對60歲以下、經過嚴格篩選的cryptogenic stroke患者,關閉PFO能明顯降低再中風風險,尤其是高風險PFO、沒什麼其他危險因子的人。但對年紀大、有血管危險因子或低風險PFO的人,關閉PFO幫助不大,甚至可能有害,所以一定要謹慎評估。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