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2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SGLT2i GLP1

雙極性情感障礙影響全球約四千萬人,常見反覆躁期和憂鬱期,診斷容易被延誤。成因可能和基因、感染、粒線體異常有關。治療多用藥物、心理治療和生活調整,會依個人狀況調整。未來重點在提升自我管理、處理難治型憂鬱,並發展新療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憩室症是大腸長出小囊袋,憩室炎則是這些囊袋發炎。約1–4%憩室症會變成憩室炎,常見左下腹痛、噁心、發燒等。診斷以有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最準。大多數屬單純型,主要觀察、止痛、清流質飲食,嚴重才需抗生素。複雜型則需靜脈抗生素或手術。選擇性手術風險低,緊急手術風險高。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在肯亞瘧疾流行區,每月連續3個月給小孩服用ivermectin,結果瘧疾感染率比albendazole組少26%,即使大家都有用蚊帳,效果還是很明顯,而且沒發現什麼嚴重副作用。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大型臨床試驗發現,兩種遠距認知行為治療(CBT)方式——健康教練帶領和自助線上課程——都能有效改善慢性疼痛和功能,效果優於一般治療,且健康教練帶領的成效稍好。這顯示遠距、低資源的CBT,有助提升非藥物性疼痛管理的可近性與實用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卵巢癌多在晚期才被發現,症狀不明顯。九成屬於上皮性癌,常見高分化漿液型。危險因子有年齡、家族史、BRCA1/2基因突變。診斷靠影像和腫瘤標記。早期治療以手術加化療為主,五年存活率約70–95%;晚期則需手術、化療和維持治療,存活率降到10–40%。大多數晚期患者兩年內會復發。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英國推行生殖計畫,讓帶有致病性粒線體DNA變異的女性透過粒線體捐贈技術生子。22位女性中,已有8位健康寶寶出生,突變DNA含量極低或無。雖有2位小孩出現可治療或會自行緩解的健康問題,目前所有孩子發展都很正常。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小兒癲癇種類多、成因複雜,診斷和治療都很有挑戰,需要專科醫師協助鑑別。現在強調找出背後原因,像是結構、遺傳、代謝等。針對特定症候群的治療進步不少,早期發現很重要,尤其有機會手術的個案。至於癲癇對大腦發展和精準醫療的效果,還需要更多研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GALAXI-2 和 GALAXI-3 這兩項三期臨床試驗發現,IL-23 抑制劑 guselkumab 用於中重度活動性克隆氏症,無論臨床或內視鏡反應都比安慰劑好,且安全性佳,嚴重副作用比安慰劑和 ustekinumab 還低,沒有人死亡。整體來說,guselkumab 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新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TALAPRO-2 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talazoparib 結合 enzalutamide 可明顯延長放射線影像無惡化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期,無論 HRR 基因狀態如何,效果都比單用 enzalutamide 好,特別是在 HRR 缺陷患者身上更明顯。常見副作用為貧血和嗜中性白血球低下。這項結果支持這組合成為新標準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TALAPRO-2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talazoparib合併enzalutamide能顯著延長帶有HRR基因變異的mCRPC患者存活期,中位整體存活期達45.1個月,明顯優於單用enzalutamide的31.1個月,尤其對BRCA1/2突變者效果更好。副作用主要為貧血和嗜中性球低下,安全性可接受,這組合有望成為新標準治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