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腸道和身體的微生物會影響癌症發展和治療效果。像糞便移植或調整飲食,有機會提升治療成效;反之,濫用抗生素可能讓治療變差。未來調控微生物,有望成為提升癌症治療和減少副作用的新方法。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腸道微生物群在身體的代謝和炎症中扮演重要角色,透過產生短鏈脂肪酸、膽汁酸和GLP-1等代謝物來影響各器官的功能。這些物質有助於調節胰腺激素、促進肝臟糖原合成,並提高肌肉和棕色脂肪的能量消耗,對維持葡萄糖和脂質平衡至關重要。然而,微生物群失調可能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細胞癌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本文探討微生物代謝物在這些疾病中的角色,並提出恢復腸道-肝臟-胰腺軸的策略以改善病情。 PubMed DOI

最近的研究指出,特定腸道細菌與心血管疾病(CVD)之間有關聯,調整腸道微生物群可能有助於預防或治療CVD。本系統性回顧分析了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的隨機臨床試驗,發現生活方式改變和益生菌對心血管風險有正面影響。特別是地中海飲食、高纖維飲食等在降低CVD風險方面顯示潛力。雖然有些藥物如empagliflozin也有益,但因研究樣本小、干預時間短,結果仍需進一步確認。 PubMed DOI

代謝症候群(MetS)是指至少有三項臨床特徵,如腹部肥胖、胰島素抵抗等,這些特徵被視為胃腸道癌症的重要風險因素。有趣的是,改善血糖和脂質的藥物,如metformin和statins,顯示出預防癌症和改善癌症結果的潛力。這篇綜述將總結這些藥物在胃腸道癌症中的抗腫瘤效果,並探討如何將它們納入新的治療策略,強調這些綜合治療可能增強傳統化療的效果,改善患者預後。 PubMed DOI

GLP-1受體促效劑在美國越來越常用於糖尿病和減重,許多癌症病人也會用到。這類藥物會影響新陳代謝,可能改變癌細胞行為和治療效果。有研究認為GLP-1RAs對癌症治療有幫助,但也有人擔心會加重癌症病人的肌肉流失。這篇綜述整理了相關研究現況。 PubMed DOI

腸道菌對慢性腎臟病(CKD)很重要,調整腸道菌有機會幫助管理CKD,尤其是小朋友。方法包括多吃纖維、發酵食品、益生菌、合生元、口服吸附劑和糞便移植,還有多運動、預防便祕。這些做法可能改善腸道、減少毒素和發炎。不過,兒童CKD的療效和安全性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是全球主要死因,兩者有許多共同危險因子,如慢性發炎、肥胖和代謝異常。部分癌症(如肺癌、乳癌、大腸癌等)和心血管疾病關聯密切。健康生活型態(運動、均衡飲食、戒菸酒)可降低風險。部分心臟藥物(如statin、aspirin、metformin)也可能有助預防癌症。未來還需更多研究釐清兩者關聯及藥物效益。 PubMed DOI

這篇文章整理了降血糖藥(如metformin、rosiglitazone、GLP-1受體促效劑、SGLT2抑制劑)可能有抗癌效果,說明它們怎麼影響新陳代謝來抑制癌細胞。內容涵蓋實驗和臨床證據,分析這些藥物單獨或和癌症治療一起用的優缺點及潛力。 PubMed DOI

化學預防是用藥物來降低癌症風險,像是改良乳癌荷爾蒙治療、GLP-1受體促效劑減少肥胖相關癌症、針對遺傳性大腸癌的精準預防,以及5-alpha還原酶抑制劑預防前列腺癌。強調個人化治療,提升效果、減少副作用,幫助降低癌症發生率。 PubMed DOI

腸腦軸是腸道和大腦之間的雙向溝通系統,腸道菌叢會影響荷爾蒙、情緒和認知。腸道菌叢失衡和壓力、焦慮、憂鬱有關,調整腸道菌叢可能有助改善心理健康。不過,目前多數研究還在動物實驗階段,還需要更多人類研究來確認機制。 PubMed DOI

肥胖引起的胰島素阻抗會增加慢性發炎和癌症風險,影響程度依癌症類型和個人體質不同。改善胰島素敏感度(如減重、服用metformin或GLP-1受體促效劑)有機會降低癌症風險,但還需更多臨床證據。治療胰島素阻抗是預防癌症的潛力方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