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懷孕時若沒治療梅毒,可能會害到胎兒,甚至導致死亡。美國這類病例有增加趨勢。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建議所有孕婦都要及早做梅毒篩檢,這對健康很重要。若沒早篩,也要盡快檢查。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懷孕期間使用藥物很普遍,但在產前藥物治療的決策上,面臨許多倫理和科學挑戰。對於減少胎兒風險的重視,常導致證據不足,影響母子健康。隨著對懷孕影響藥物代謝的理解加深,對於產前藥物的系統性決策需求也增加,可能需要針對懷孕調整劑量。這篇文章強調整合倫理原則與孕婦價值觀的重要性,並以sertraline為案例,提出更好的決策策略,促進有根據的產前藥物選擇。 PubMed DOI

在2024年,專家醫師小組針對HIV治療與預防提出新建議,重點包括: 1.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 (ART)**:建議所有HIV感染者接受ART,初始療程通常使用整合酶抑制劑(如bictegravir或dolutegravir)搭配其他藥物,根據個別情況調整。 2. **長效注射療法**:適合不想每日服藥的人。 3. **監測與管理**:定期實驗室檢查,並管理物質使用及體重變化,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預防心血管疾病。 4. **HIV預防**:包括口服和注射長效藥物,特別針對高風險族群。 5. **解決差異**:強調改善醫療獲取的公平性。 這些方法旨在提升健康結果,助力結束HIV流行。 PubMed DOI

骨質疏鬆性骨折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如心理困擾、進一步骨折、失去獨立性、日常活動能力下降及增加死亡率。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針對40歲以上無骨質疏鬆症診斷或脆弱性骨折病史的成年人進行了篩檢有效性評估。結果顯示,65歲以上女性及65歲以下有骨折風險的絕經後女性應進行篩檢(B建議)。但對於男性的篩檢證據不足,無法評估其好處與風險(I聲明)。 PubMed DOI

脆弱性骨折對健康影響重大,因此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回顧了骨質疏鬆症篩檢的證據。研究顯示,對65歲以上高風險女性進行篩檢有助於減少髖部和主要骨折。篩檢過程中,使用風險評估工具和骨密度測試能有效預測骨折風險,但準確性有限。雙磷酸鹽和denosumab的治療能顯著降低髖部骨折風險,且不會增加不良事件。整體而言,篩檢對高風險女性有益,但對男性和年輕女性的有效性尚待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在2022年,美國有12.8%的家庭面臨食物不安全,其中7.7%屬於低食物安全,5.1%則是非常低食物安全。約三分之一的家庭生活在聯邦貧窮線以下,且食物不安全與經濟弱勢家庭的醫療、心理及社會問題息息相關。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評估了在醫療環境中篩檢食物不安全的有效性,但結論是證據不足,無法確定篩檢對健康結果的影響,因此發佈了「I聲明」。 PubMed DOI

母乳餵養對母親和孩子的健康有許多好處,但美國的母乳餵養率仍然偏低,只有59.8%的嬰兒在6個月時接受母乳餵養,完全以母乳餵養的僅27.2%。為了改善這個情況,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進行了系統性評估,發現針對孕婦及產後個體的母乳餵養支持措施有中等的證據顯示其有效,並建議在懷孕及產後提供這類支持或轉介(B級建議)。 PubMed DOI

如果懷孕期間肥胖沒控制好,會增加媽媽和寶寶健康風險,甚至讓肥胖問題在家族中延續。現有像孕前減重等方法效果有限,抗肥胖藥物因安全疑慮,懷孕時很少用。新研究指出GLP-1受體促效劑在懷孕初期可能安全,但還需更多證據。醫師應評估風險與效益,並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孕前及孕期照護建議。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在辛巴威進行的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中,從懷孕第二孕期開始給予孕婦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一種抗生素),**並沒有**讓新生兒出生體重比安慰劑組明顯增加。兩組在不良事件發生率上也沒有差異。 PubMed DOI

2025年ADA糖尿病指引建議,無症狀糖尿病成人要做心衰竭(利鈉胜肽)和周邊動脈疾病(ABI)篩檢,但這些檢查證據不足,工具表現也不理想,早期發現能否改善結果還不確定,後續處置也沒明確建議。這些建議不符合篩檢原則,科學根據不夠,ADA應該更嚴謹。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02位活動性梅毒患者的研究發現,多為中年男性,常見急性腎損傷。腎臟病變以膜性腎病、HIV相關腎病、急性間質性腎炎及腎小管損傷為主,且不少人同時有HIV或肝炎。研究指出,梅毒會引發多種腎臟問題,且常因共感染而加重。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