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75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會導致肌肉流失,主要跟粒線體分裂增加和氧化壓力有關,而 ROCK1 酵素是關鍵。ROCK1 活化會讓肌肉狀況更差,反之抑制 ROCK1 則能改善小鼠的肌肉健康。未來針對 ROCK1 的治療,有機會幫助 CKD 患者預防肌肉流失。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來自低社經背景、患有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大多有智慧型手機,也願意用科技接受營養諮詢。即使教育程度不高,他們仍認為遠距醫療營養支持很有幫助,障礙也不多。用手機進行遠距營養照護,對這群人來說很有發展潛力。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用跟PANoptosis有關的基因,開發出一套診斷糖尿病腎病變(DN)的模型。團隊找出六個關鍵基因,並發現DN患者的免疫細胞和對照組有差異。用機器學習後,三個基因(PDK4、YWHAH、PRKX)就能高準確率診斷DN,還找出潛在治療標靶和藥物。這模型不只提升診斷,也幫助了解疾病機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需求會隨年齡變化,兒童需支持成長,成人重點在延緩病情,老年則預防虛弱。營養計畫要個人化,考量口味、方便性及共病。從小建立健康習慣、提升健康素養,並規劃醫療銜接,有助於病人和家庭更好管理營養,提升腎臟健康與生活品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慢性腎臟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高,運動有助於降低風險,但效果會因運動種類和強度不同而異。現有研究證實運動能改善體能和身體組成,但最適合的運動方式還需更多研究。建議CKD患者增加活動量並量身打造運動計畫,有助於心臟健康。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大型腎臟移植研究發現,測量尿液 CXCL9 和 CXCL10 對偵測排斥反應的幫助有限。CXCL9 雖然診斷準確性略有提升,但不足以影響臨床決策,CXCL10 則無明顯效益。整體來說,這些尿液生物標記在移植後一年內,並未優於現有的臨床監測方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統合分析發現,改良版Bosniak分級在兒童複雜性腎囊腫的診斷上,敏感度高(0.88),但特異度只有中等(0.74),尤其對中度風險病灶的判斷較不準,約有24%會被誤判為良性。因此,臨床醫師在評估時,建議還是要結合其他臨床資訊,不要只依賴mBosniak分級。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全球腎臟科醫師調查發現,雖然膜性腎病變(MN)已知抗原變多,但臨床上常檢測的只有PLA2R、THSD7A、NELL1、EXT1/2,治療還是以rituximab為主。其他抗原檢測資源有限,腎臟切片和追蹤方式也不一。抗原導向的個人化治療雖有潛力,但因檢測不普及、缺乏共識,目前臨床應用有限,未來需加強檢測和研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針對巴西8,000多名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血液透析過濾(HDF)比高通量血液透析(HD)有更低的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尤其65歲以下效果更明顯,但對感染死亡率沒影響。這顯示HDF有助提升中等收入國家腎衰竭患者的存活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腎臟類器官是用人類幹細胞培養出的迷你腎臟,常用來模擬多囊腎病(PKD),方便藥物測試和個人化醫療。雖然推動了PKD研究,但目前還有發育不成熟、無法完全複製囊腫分布,以及批次間差異大等挑戰。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