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研究發現,單靠久坐和高脂飲食雖會讓小鼠腎臟出現早期損傷和纖維化,但腎功能還是正常,沒直接導致慢性腎臟病。這代表肥胖和缺乏運動會增加腎臟風險,但要變成CKD還需要其他因素,也顯示用小鼠模擬人類CKD有難度。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急性腎損傷(AKI)和慢性腎病(CKD)是重要的健康問題,與高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若AKI未恢復,可能進展為急性腎病(AKD),進而轉變為CKD。近期研究顯示,AKD可能導致心血管功能障礙,尤其在小鼠模型中,受傷後第15天和第45天的心臟和血管功能顯著受損,並伴隨炎症和尿毒素水平上升。這強調了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尋找預防腎損傷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管理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休閒靜態行為(如看電視)與慢性腎臟病(CKD)、糖尿病(DM)及其併發症之間的因果關係,使用雙樣本孟德爾隨機化方法。結果顯示,看電視時間增加與CKD(勝算比1.26)、2型糖尿病(1.82)及糖尿病(2.26)風險上升有關,且統計上顯著。研究確認結果穩健,未發現橫向多效性或影響力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雖然提供了遺傳證據,但仍需進一步研究靜態行為如何影響這些健康問題。 PubMed DOI

自噬對細胞維護非常重要,尤其在腎臟中,能管理蛋白質和細胞器的品質。我們的研究探討了近端小管細胞中的自噬與老化、肥胖和糖尿病的關聯。發現年長者的自噬水平較高,有助於維持線粒體功能,但在壓力下腎臟難以增加自噬,反而加速老化。肥胖時,溶酶體功能障礙妨礙自噬,導致有害脂質積累。我們提出「肥胖相關近端小管病」的概念,並發現某些治療能恢復溶酶體功能,增強自噬,為未來治療提供新方向。 PubMed DOI

肥胖對腎臟健康影響深遠,可能導致慢性腎病及提高死亡風險。隨著體重增加,腎小球過濾率上升,因為脂肪組織釋放促發炎因子,並引發高胰島素血症,這些都會損害腎功能。此外,腎臟對脂肪酸的攝取改變了脂質代謝,進一步加劇發炎和纖維化。研究指出,脂肪組織、大腦與腎臟之間的互動在肥胖導致的腎功能下降中扮演重要角色,顯示出肥胖與腎病之間的複雜關係,需進一步探討其機制。 PubMed DOI

這項美國NHANES研究發現,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死亡風險會增加67%,而腎功能(eGFR、UACR)在其中扮演部分中介角色。腎功能指標也能提升死亡風險的預測力。久坐相關的主要死因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中風和心臟病。建議多注意腎臟健康,有助於評估久坐者的死亡風險。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會讓肌肉流失、功能變差,跟粒線體功能障礙、尿毒症和發炎有關。肌肉內脂肪堆積會讓肌肉品質更差,也和胰島素阻抗、發炎有關,但它怎麼影響粒線體和能量代謝還不清楚。深入研究有助於改善CKD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肥胖會明顯導致腎功能變差,尤其是用cystatin C來評估時才看得出來,用creatinine則沒這關聯。影像和遺傳分析也支持這結果,提醒大家在研究肥胖和慢性腎臟病時,選對腎功能指標很重要。 PubMed DOI

現代人飲食高熱量、運動少,導致肥胖和代謝問題增加,慢性腎臟病也變多。MDAKD是新名詞,指因代謝異常(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引起的腎臟病,包含糖尿病腎病和肥胖相關腎臟病,提醒大家要重視代謝健康,才能預防腎臟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semaglutide和adenosine能改善高脂飲食肥胖小鼠的腎臟健康,不只幫助調節血糖和血脂,還能減少發炎和氧化壓力,降低腎臟損傷。兩種藥物都能抑制TXNIP/NLRP3這條關鍵路徑,顯示有潛力保護腎臟免於肥胖帶來的傷害。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高,運動有助於降低風險,但效果會因運動種類和強度不同而異。現有研究證實運動能改善體能和身體組成,但最適合的運動方式還需更多研究。建議CKD患者增加活動量並量身打造運動計畫,有助於心臟健康。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