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在糖尿病成人中,血清sKlotho濃度較高和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較低有關,但這只在同時有高血壓的人身上才明顯。高血壓會影響sKlotho和CKD的關聯,兩者有加成和交互作用。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三者間的因果關係和機制。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系統性免疫炎症指數(SII)是一種新興的炎症生物標記,與慢性腎病(CKD)有關。Klotho蛋白可能透過減少炎症來延緩CKD進程。本研究分析了2007至2016年美國成年人中SII與Klotho的關係,特別針對有無白蛋白尿的差異。結果顯示,無論白蛋白尿狀態,SII升高者與Klotho水平呈負相關,這一關係在調整多種因素後仍顯著。研究強調需進一步進行大規模前瞻性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α-Klotho水平與透析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在中位隨訪8年中,75名非糖尿病CKD 3b-4期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為20%,心血管死亡率為12%。已故患者的α-Klotho水平顯著低於存活者。多變量分析顯示,α-Klotho水平、主動脈鈣化和左心室質量指數是死亡的重要預測因子。研究結論指出,α-Klotho水平與CKD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相關,可能成為早期預後標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血漿 klotho 水平與慢性腎病 (CKD) 及末期腎病 (ESKD) 患者健康結果的關聯。系統性回顧包含14項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低 klotho 水平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顯著較高 (OR 1.81)。 2. 低 klotho 水平與心血管死亡率增加有關 (OR 2.11)。 3. 綜合心血管事件無顯著差異 (OR 1.51),但異質性高。 4. 低 klotho 水平患者的不良腎事件風險較高 (OR 2.36)。 5. 低 klotho 水平與 ESKD 風險增加相關 (OR 2.30)。 6. 低 klotho 水平也與 CKD 進展風險增加有關 (OR 2.48)。 總結來說,低血清 klotho 水平是 CKD 患者不良結果的重要預測因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飲食纖維攝取量(DFI)與慢性腎臟病(CKD)之間的關聯,分析了來自2009至2020年NHANES數據庫的22,871名參與者,包括高血壓和非高血壓個體。結果顯示,DFI與CKD的流行率呈顯著負相關,特別是在高血壓患者中,較高的DFI與較低的CKD發生率有關。然而,非高血壓群體則未見此關聯。研究強調DFI在CKD管理中的重要性,尤其對高血壓患者而言。 PubMed DOI

這篇回顧強調糖尿病、慢性腎臟病(CKD)和心血管疾病(CVD)之間的密切關聯,指出糖尿病和CKD患者的壽命縮短及健康風險增加。全球糖尿病相關的CKD逐漸上升,成為腎衰竭的主要原因。回顧中提到,糖尿病透過細胞衰老、發炎等機制加速血管老化,導致動脈僵硬和認知衰退。抗老化荷爾蒙Klotho和sirtuins在CKD中減少,建議透過飲食、生活方式和藥物干預來減緩CKD進展及CVD風險。現有治療方法如RAAS抑制劑等,可能有助於改善這些老化途徑,促進糖尿病患者的長壽。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與高血壓(HBP)密切相關,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全球約有12億人受高血壓影響,但許多人未被診斷,對腎臟健康認識不足。本研究在塞內加爾北部進行,分析2,441名年齡18至80歲的參與者,發現高血壓流行率為52%,CKD流行率為17.8%。其中,五名高血壓患者中有三名未被診斷。研究建議應加強早期檢測與管理,以降低CKD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中央動脈僵硬度(CAS)與高血壓、糖尿病及慢性腎病患者的關聯,分析了286名受試者。主要發現包括: 1. 糖尿病及慢性腎病患者的主動脈僵硬度顯著高於對照組,尤其是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的患者。 2. 主動脈僵硬度與腎小球過濾率(GFR)呈反比,較高的僵硬度與較低的GFR相關,並能預測GFR下降及異常尿液白蛋白排泄。 3. VP<sub>c-f</sub>是唯一在多變量調整後仍顯著與腎功能不全相關的指標。 4. 研究顯示主動脈僵硬度可能是腎功能不全與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鍵機制。 總之,監測主動脈僵硬度,特別是VP<sub>c-f</sub>,對於評估腎功能不全及相關心血管風險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白血球端粒長度(LTL)與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死亡率的關聯,特別是全因及特定原因的死亡率。研究利用1999至2002年的NHANES數據,發現較長的LTL與較低的全因死亡風險及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風險相關,且呈現U型關係。年輕患者(65歲以下)若LTL較長或有高血壓,生存結果較佳。研究還指出,腎小管過濾率、白蛋白和總膽紅素在此關係中扮演中介角色。總之,較長的LTL可能是CKD患者的生存保護因素,並強調氧化壓力和腎功能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有攝取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或優格,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較低。這個關聯在考慮年齡、性別、腎功能等因素後依然成立。不過,還需要更多大型、長期的研究來進一步證實這些結果。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749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研究發現,高血壓和腦室周圍白質病變有明顯關聯,尤其是舒張壓比收縮壓影響更大,但和深層白質病變沒顯著關係。結果顯示,控制舒張壓可能有助於降低腦部損傷風險,但還需要更多研究確認最適合的血壓目標。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