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在義大利摩德納,移民洗腎患者占18.2%,多來自非洲。他們開始洗腎年齡較小,常晚期才被轉介,且多用臨時血管通路。多數人在來義大利前不知道有腎病,僅三分之一有接受腎臟移植評估。雖然面臨這些困難,移民自評生活品質較好,焦慮憂鬱也較少,和本地患者在慢性病發生率上沒明顯差異。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分析了2009至2020年間,巴塞隆納移民與西班牙患者在腎臟替代療法的選擇。673名患者中,113名為移民,79.5%選擇血液透析,僅12.5%選擇腹膜透析。相比之下,西班牙患者的選擇較為均衡,55.5%選擇血液透析,25%選擇腹膜透析。移民的腎小管過濾率較低,且隨訪時間短,語言障礙影響其選擇。研究顯示,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對健康差異有重要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接受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HRQoL)的變化,包括機構性血液透析(IHD)、腹膜透析(PD)和居家血液透析(HHD)。研究分析了2017至2021年間930名患者的RAND-36問卷數據。結果顯示,IHD患者的身體組成摘要(PCS)分數較低,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組別的PCS分數都有下降,PD患者的下降最明顯。心理組成摘要(MCS)方面,HHD患者有改善趨勢,而IHD和PD則無。這研究強調不同透析方式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幫助患者做出更好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移民身份對腎臟疾病結果的影響,使用了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健康數據,對象為超過一千萬名腎功能正常的成年人。研究發現,移民的腎臟不良結果風險比非移民低27%,特別是腎功能下降40%的風險較低,腎衰竭風險也低12%。即使考慮死亡風險,結果依然一致。這顯示出「健康移民效應」,並指出根據難民身份和來源地區,腎臟疾病結果存在差異,對健康政策的制定有指導意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印度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品質,重點在於人口統計學和實驗室因素對福祉的影響,以及透析頻率的差異。研究涵蓋116名患者,使用WHOQOL-BREF問卷評估健康的四個面向:身體、心理、社會和環境。 主要發現包括:每週兩次透析的患者生活品質較差,透析時間對生活品質影響不大。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和就業狀況與生活品質有顯著關聯。研究建議透過提升家庭收入和支持來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腎臟替代療法時,常面臨社會參與和人際關係的挑戰,特別是在少數族裔中更為明顯。研究針對25名阿拉伯澳洲患者進行訪談,發現四大主題:治療影響社交、社區文化聯繫減弱、家庭角色失落,以及從人際連結中獲得安慰。患者感到孤立,並因感染風險而不願社交。研究建議,應加強文化同儕和家庭支持,以改善這些患者的社會連結。 PubMed DOI

一份針對歐洲腎臟科醫師的調查發現,多數醫師會為無保險移民提供透析,但很少安排腎臟移植。主要困難有語言不通、病史不完整及病患未來不確定。許多醫師不清楚官方指引,團隊壓力大,但仍認為照顧這些病患是道德責任。法律規範不一,導致照護不一致。 PubMed DOI

在阿根廷,有17%洗腎病人是因慢性腎臟病原因不明(CKDUO),這些人大多較年輕、女性比例高、共病少,且多來自弱勢社經背景,較難及早接受腎臟照護。和其他洗腎病人比,CKDUO患者洗腎後存活率較高。研究建議應加強早期篩檢及提升弱勢族群的腎臟醫療可近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戰爭或災難中被迫遷移時,風險特別高。提前準備、加強醫療協調、教育和支援,有助於確保病人獲得照護、心理支持,並克服在新環境遇到的困難。同時也要合作解決倫理和醫護人員過勞問題。 PubMed DOI

在英國,腎臟移植失敗後開始洗腎的病人,通常是在醫院、腎功能還不算太差時就開始洗腎,而且多半選擇血液透析。這些人在開始洗腎後的前三個月,死亡風險也比原本腎衰竭才洗腎的人高,顯示他們需要更細緻的照護和管理。 PubMed DOI

一項全國性研究發現,末期腎臟病患者如果沒有私人交通工具(自己不開車、沒有人接送),漏掉透析治療的次數會增加,且一年內死亡率也較高。使用Medicaid、身障接送、大眾運輸或自費醫療交通工具的人,漏治和死亡風險都比有私人交通工具的人高。提升交通接送的便利性,可能有助於減少漏治並提高存活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