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35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發現,尿液中補體蛋白濃度越高,糖尿病腎病變惡化速度就越快,且這和其他風險因子無關。補體系統活化不只和疾病進展有關,也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的新方向。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開發並比較了兩種多重檢測平台(Milliplex和Mesoscale Discovery)來測量腎臟狼瘡活動指數(RAIL)的六種尿液生物標記。結果顯示,Milliplex平台在大多數生物標記上與傳統單一檢測法高度相關,且1:25的稀釋比例最適合多重檢測,因此Milliplex技術很適合用來測量RAIL生物標記。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發現,6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有六成帶有致病基因變異,尤其有家族史或囊腎病者更明顯。許多年長者的基因變異與較輕微、進展較慢的腎病有關。基因檢測結果讓約四分之一患者的治療方式有所調整,顯示對年長CKD患者來說,基因檢測很有臨床價值。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是一則針對 DOI: 10.1016/j.ekir.2025.01.014 這篇文章的更正通知。這則通知表示原本發表的文章中有錯誤,這則公告是用來更正該錯誤。若想了解更正的詳細內容,請參考完整的更正通知全文或該期刊的官方網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用大量基因資料估算,歐洲族群自體隱性腎臟疾病(ARKDs)終生罹患率約每10萬人有27.5人,最常見的基因是PKHD1、SLC12A3和COL4A3。若包含所有遺傳性腎臟病,終生罹患率約每500到600人就有1人。結果顯示單基因腎臟病比想像中更常見,對醫療規劃很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重點摘要:** 未來十年,慢性腎臟病(CKD)在八個主要國家預計會大幅增加,這將導致醫療支出上升、更多病人需要洗腎或腎臟移植,並帶來更大的經濟和環境衝擊。這項研究強調,全球亟需加強早期篩檢和公共衛生措施,以因應CKD日益嚴重的負擔。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當然可以!這裡是英文的重點摘要(TL;DR): 這則通知是針對 DOI: 10.1016/j.ekir.2024.08.012 這篇文章做出更正。 如果你需要原始文章的摘要或是更正內容的詳細資訊,請提供更多相關資訊或背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6個月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針對有肥胖且早期到中度慢性腎臟病的成人,營養師指導下的低熱量飲食(每天800–900大卡)是安全且可行的,嚴重副作用不多,減重效果也比一般照護明顯。不過,參與者中途退出的比例稍高,未來還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認對腎臟病進展的影響。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BK多瘤病毒腎病變(BKPyVN)在腎臟移植病人中,腎小管基底膜(TBM)常出現C4d陽性染色。這種現象在BKPyVN比其他疾病更常見,且分布越廣,代表病毒量越高、腎損傷越嚴重,移植腎存活率也越低。TBM C4d廣泛陽性是移植腎失敗的獨立風險因子,是判斷補體活化和疾病嚴重度的重要指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發現,IgA腎病變患者的免疫系統會針對一種叫CML的蛋白質修飾產生異常反應,這可能是造成腎臟損傷的主因,顯示CML在IgA腎病變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