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大型研究發現,開始做居家血液透析(HHD)的病人,比起腹膜透析(PD)住院率和住院天數都更低,尤其是黑人和男性病人,感染住院的差異最明顯。不同透析方式會影響住院情形,且和種族、性別有關,建議未來要有更多研究協助病人選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在中國的研究比較了自動腹膜透析(APD)與臨時血液透析(HD)對於需要緊急透析的末期腎病(ESRD)患者的效果。116名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APD或HD,結果顯示APD組的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低於HD組(25.9%對比56.9%),且APD的住院醫療費用也較低(27,008.39元對比42,597.54元)。雖然兩組在導管存活率和患者存活率上無顯著差異,但APD在併發症和費用上表現更佳,這對臨床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不同透析方式患者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涵蓋968名來自芬蘭的患者,隨訪時間從2004到2017年。結果顯示,中心血液透析(IC-HD)和持續性自主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MACE發生率相似,且高於自動腹膜透析(APD)和居家血液透析。調整後,居家透析與IC-HD的MACE風險無顯著差異。特別是女性患者使用腹膜透析的MACE風險較低,但男性則相反。整體而言,20%的患者在隨訪期間經歷MACE,顯示需進一步研究不同透析方式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尤其是性別差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住院病人接受透析(HD)與未接受透析(非HD)的復健效果,涉及902名病人。結果顯示,HD病人的復健時間較短(每天43.3分鐘對比38.8分鐘),但住院時間較長(48.5天對比58.1天)。出院時,HD病人的身體表現指標較差,包括10米步行速度、起立行走測試及短期身體表現測試的分數。研究結論強調,HD病人的復健需改善,應增加復健時間並提升活動功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接受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HRQoL)的變化,包括機構性血液透析(IHD)、腹膜透析(PD)和居家血液透析(HHD)。研究分析了2017至2021年間930名患者的RAND-36問卷數據。結果顯示,IHD患者的身體組成摘要(PCS)分數較低,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組別的PCS分數都有下降,PD患者的下降最明顯。心理組成摘要(MCS)方面,HHD患者有改善趨勢,而IHD和PD則無。這研究強調不同透析方式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幫助患者做出更好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臟移植失敗後,腹膜透析(PD)和居家血液透析(HHD)的選擇差異,特別關注性別和社會經濟地位(SES)的影響。分析了2000至2020年的ANZDATA資料,共有3,521名患者參與,其中38%為女性。主要發現顯示,男性選擇PD的可能性顯著低於女性,而更傾向於HHD。在社會經濟劣勢地區,男性選擇PD的機率更低,但HHD的選擇則較高。結果強調了性別和社會經濟背景對透析方式選擇的影響。 PubMed DOI

居家透析在腎臟替代療法中常被忽視,但對偏遠地區特別有幫助。一項研究分析了1965至2020年美國腎臟數據,發現22,408名接受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中,14.3%選擇居家透析。來自偏遠地區診所的患者中,有18%選擇居家透析,顯著高於其他地區的13%。推廣診所的患者多為白人且有合併症,但失業率較低。調整後,這些診所的患者開始居家透析的機率顯著提高,顯示其在促進居家透析方面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透析患者接受同儕導師電話支持,整體來說並沒有明顯減少住院或急診次數。不過,實際有參與較多通話的患者,以及布朗克斯地區和黑人患者,可能會有一些好處。 PubMed DOI

在英國,腎臟移植失敗後開始洗腎的病人,通常是在醫院、腎功能還不算太差時就開始洗腎,而且多半選擇血液透析。這些人在開始洗腎後的前三個月,死亡風險也比原本腎衰竭才洗腎的人高,顯示他們需要更細緻的照護和管理。 PubMed DOI

一項針對巴西8,000多名洗腎患者的研究發現,使用血液透析過濾(HDF)比高通量血液透析(HD)有更低的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尤其65歲以下效果更明顯,但對感染死亡率沒影響。這顯示HDF有助提升中等收入國家腎衰竭患者的存活率。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一項針對 EXCITE 試驗的事後分析發現,為期六個月的運動計畫能夠提升洗腎病患的身體表現,這是透過步行距離和坐站測試來評估的。男女病患都有明顯受益,不過女性在步行距離的進步幅度更大。這些結果顯示,性別相關的因素可能會影響洗腎病患對運動訓練的反應。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