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32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在STOP-ACEi試驗的次級分析中,我們探討了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對晚期慢性腎病(CKD)患者的胱蛋白酶C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的影響。透過不同公式計算基線及12、24、36個月的eGFR,並排除開始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數據。結果顯示,CONTINUE組在各時間點的eGFR表現優於STOP組,顯示胱蛋白酶C在晚期CKD中是一個可靠的eGFR替代指標,特別是在肌酸酐測量不準確的情況下。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足細胞對腎小球過濾屏障非常重要,損傷可能引發蛋白尿、慢性腎病等問題。煙酰胺(NAM)作為維生素B3的一種形式,因其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對腎臟疾病有潛力。本研究探討NAM對阿霉素誘導的腎病影響,結果顯示NAM能顯著減少蛋白尿、腎小球硬化及足細胞損傷,並降低腎臟炎症和氧化壓力。NAM可能透過提升NAD<sup>+</sup>水平來預防腎病及足細胞損傷。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血尿素氮與肌酸酐比率(BCR)對急性腎損傷(AKI)及COVID-19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影響。研究在上海瑞金醫院進行,納入567名平均75歲的COVID-19患者,其中17人發展為AKI,30人住院期間去世。結果顯示,AKI患者的BCR顯著高於非AKI患者,且BCR與AKI風險及死亡率呈正相關。研究確定38.9的BCR閾值可預測AKI,33.0的閾值則與死亡率相關,顯示BCR是識別高風險患者的有效指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是兒童最常見的腎小球疾病,經常復發,目前對復發病例的治療尚無共識。法國兒童腎臟學會啟動了一項名為PIN'SNP的全國性長期臨床研究計畫,旨在識別INS病例、描述其臨床特徵,並建立未來的試驗平台。這項多中心研究將結合回顧性和前瞻性數據,成為法國首個針對INS的全國性兒童研究平台,並透過「群組內試驗」設計增強倫理與方法學,改善研究人員與參與者的溝通。該研究已註冊編號NCT04207580。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有效管理居家透析需要患者積極參與決策與治療,並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分析以人為本的護理介入,發現有13種相關介入,其中8種專注於患者在透析方式上的決策參與,6種則強調患者在治療及健康管理中的角色。結果顯示,需調整居家透析介入,以增強患者在治療及決策過程中的參與感。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本研究探討使用較低透析液溫度(35.0°C-35.5°C)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發現冷卻透析液能降低低血壓風險並提高平均動脈壓,但也可能增加不適感及降低體溫。分析納入31項研究,結果顯示冷卻透析液的效果顯著,但研究質量參差不齊,許多研究樣本小且缺乏長期結果報告。因此,未來需進行更嚴謹的多中心研究以驗證這些結果。研究已在PROSPERO註冊,ID為CRD42024589307。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深度學習在數位腎臟病理學中展現潛力,但需依賴標註良好的數據集,這類數據集通常稀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採用了自我蒸餾無標籤學習(DINO)的方法,分析了384個腎臟活檢切片中的10,423張腎小球影像。透過主成分分析(PCA),我們可視化了DINO模型提取的特徵,並進行分類任務。結果顯示,DINO模型在疾病分類上達到0.93的ROC-AUC,優於ImageNet模型,特別是在標註數據有限的情況下,DINO模型的表現更為穩定。這證實了DINO在無標註影像中有效提取組織學特徵的潛力。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戶外溫度與成人重度低鈉血症的關聯,數據來自斯德哥爾摩鈉研究隊列。分析21,924名成人中的51,143例重度低鈉血症,發現隨著溫度升高至20°C,發生率適度增加,之後在更高溫度下急劇上升。年長者,特別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率特別高,女性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預測到2050年,若氣溫上升1°C或2°C,重度低鈉血症案例可能增加66%至73%。研究強調高溫與重度低鈉血症之間的強烈關聯,尤其在老年人中。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論文探討慢性腎臟病(CKD)的多基因風險評分(PRS)與腎衰竭發展年齡的關聯。研究分析了來自12個隊列的10,586名患者的基因數據,重點在高血壓、尿白蛋白及腎小管過濾率(eGFR)等因素。結果顯示,PRS在eGFR減少的高風險群中,腎衰竭發展年齡比低風險群早約2年。此外,PRS每增加一個標準差,60歲前發展腎衰竭的機率也隨之增加。研究強調了遺傳因素在CKD進展中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腹膜透析(PD)是針對第五期慢性腎病兒童的重要治療選擇,能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和自主性。近期護理改善,特別是感染預防,已顯著減少腹膜炎等感染。然而,非感染性併發症仍是長期透析的挑戰,像是導管問題和腹膜功能衰竭。雖然包裹性腹膜硬化(EPS)較少見,但影響重大。其他併發症如代謝失調和胰腺炎也讓護理更複雜。未來應著重於改善導管管理和開發新透析液,以提升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