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份研究分析1990到2021年全球資料,發現因高BMI引起的慢性腎臟病(CKD)持續增加,死亡率和致殘率也都上升,預估到2040年還會惡化。男性、年長者和某些地區負擔特別重。研究呼籲公衛政策應加強針對男性和年長者的預防與治療措施。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分析了成年期間體重變化與慢性腎臟病(CKD)風險的關聯,數據來自34,187名成年人。結果顯示,經歷肥胖與非肥胖轉變的人,以及持續肥胖者,發展CKD的風險較高。研究還發現,體重顯著增加(≥20公斤)或大量減少(>2.5公斤)也會提高CKD風險。年齡和性別在這些關聯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60歲以下的參與者。這些結果強調穩定體重的重要性,對CKD的預防和管理提供了重要見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體重指數(BMI)與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進展至末期腎病(ESKD)的關係。研究分為早期(研究A)和晚期(研究B)兩組,早期患者的平均腎小管過濾率為91 mL/min/1.73m²,晚期則為48 mL/min/1.73m²。結果顯示,早期ADPKD患者中,較高的BMI,特別是肥胖,與進展至ESKD的風險增加有關,危險比達2.71;但在晚期患者中,BMI與ESKD進展之間並無顯著關聯。總結來說,肥胖是早期ADPKD患者的風險因素,但在晚期則不成立。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至2021年間腎功能障礙(KD)相關心血管疾病(CVD)的全球趨勢,並預測到2050年的情況。研究發現,KD相關的CVD死亡人數從130萬增至超過200萬,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s)也上升至4160萬。儘管絕對數字增加,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MR)卻有所下降,顯示改善的趨勢。男性和低社會人口指數(SDI)地區的負擔較重,未來預測顯示全球負擔將持續下降,但男性仍面臨較大挑戰,強調針對性醫療策略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症顯示代謝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密切關聯,對公共健康造成挑戰。本研究分析了CKM的主要成分,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量化其全球影響。結果顯示,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是主要負擔來源,特別在中等社會人口指數地區。從1990到2021年,CKM的負擔因人口增長和老齡化而增加,預測到2046年,相關負擔將持續上升,顯示出針對性干預的迫切需求。 PubMed DOI

肥胖已成為全球性的流行病,預計未來十年將增加40%。它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病等健康問題的風險。雖然肥胖通常與健康問題相關,但在某些慢性腎病患者中,肥胖可能與更好的生存率有關。減重介入能改善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風險,並有助於CKD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然而,減重對CKD患者腎功能和生存的長期影響仍不明朗,因此減重策略應根據個別需求調整。 PubMed DOI

研究顯示,體重指數 (BMI) 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展糖尿病腎病的重要風險因素。透過IEU數據庫進行的孟德爾隨機化分析,確認了因果關係的可靠性。根據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數據,1990年至2021年間,高BMI與T2DKD相關的死亡率及殘疾年數持續上升,特別是在年長者及中等社會人口指數的地區,如東亞。預測顯示,這一負擔將持續上升至2049年,顯示出減少BMI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的迫切性。 PubMed DOI

愛爾蘭老年縱向研究(TILDA)調查了50歲以上人士的慢性腎臟病(CKD)盛行率,發現使用2012年方程計算的CKD盛行率為14.7%,高於2021年的11.3%。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CKD盛行率最高,達33.9%。研究指出,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發展CKD的風險較高,且社會經濟因素如失業也會增加風險。建議針對高風險群體進行健康監測,以改善疾病管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肥胖會明顯導致腎功能變差,尤其是用cystatin C來評估時才看得出來,用creatinine則沒這關聯。影像和遺傳分析也支持這結果,提醒大家在研究肥胖和慢性腎臟病時,選對腎功能指標很重要。 PubMed DOI

1990到2021年,全球15到29歲年輕人慢性腎臟病(CKD)持續增加,發生率、盛行率和死亡率都上升。東南亞盛行率最高,中非撒哈拉死亡率最高。大多數病例和死亡主因是腎小球腎炎或原因不明。全球各地在預防和治療CKD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PubMed DOI

1990到2021年,全球因慢性腎臟病引起的貧血人數幾乎翻倍,雖然盛行率和致殘率略降,但女性和開發中國家影響更大,國際間差距還在擴大。第1型糖尿病合併CKD患者負擔更重。整體來說,CKD相關貧血問題持續惡化且分布不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