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篇研究分享兩位小朋友接受因 COVID-19 疫苗引發 VITT 過世者的腎臟移植案例。一位移植後三年腎功能都很好,另一位則因腎臟反覆血栓,最後移植失敗。兩人腎臟都有 VITT 相關抗體,併發症那位抗體濃度更高。提醒從 VITT 捐贈者移植器官給小朋友時要特別謹慎。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腎臟移植後的一種嚴重併發症,影響0.8-15%的受者,對移植物和患者生存率有重大影響。TMA的特徵包括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器官損害。其來源可能是遺傳或後天因素,特別是補體介導的TMA。區分不同類型的TMA對於防止移植物損害至關重要,因為補體介導的TMA需要長期抗補體治療。準確的基因檢測和早期介入對於管理此病症非常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兒童腎臟再移植需求的上升,分析了51名接受第二次移植的男童。研究發現,先天性腎臟異常是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且部分患者體重在20公斤以下。第一次移植失敗多因非免疫性因素,如血管血栓。第二次移植採用不同的臨床策略,使用thymoglobulin、tacrolimus和mycophenolate,並加強抗凝治療。結果顯示,第二次移植後患者存活率達100%,移植物存活率在1年和3年分別為88%和83%。整體而言,兒童腎臟再移植的效果良好,是有效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截至2020年1月1日瑞典腎臟移植受者的數據,旨在找出嚴重COVID-19的風險因素。主要發現包括:男性風險較高,49-68歲受者風險最高;移植超過5年的患者風險較低;透析年限越長風險越高;來自已故捐贈者的腎臟風險較高;使用特定免疫抑制劑與嚴重COVID-19有關。研究強調,腎臟移植受者需特別關注,未來需針對這群人制定預防和治療策略。 PubMed DOI

一項研究針對慢性腎病(CKD)兒童接種第四劑BNT162b2 COVID-19疫苗的免疫反應與安全性進行調查,共有21名年齡中位數14歲的兒童參與。結果顯示,第四劑能顯著提升抗體水平和T細胞反應,但腎臟移植者及使用鈣調神經酶抑制劑的兒童抗體反應較低。接種後有三名兒童出現突破性COVID-19,其中一名需住院,還有一名出現輕微血尿但自行恢復。整體而言,第四劑對CKD兒童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良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SARS-CoV-2感染對腎臟移植受者的長期影響,分析了362名患者,分為COVID-19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COVID-19顯著影響移植物功能,尤其是重症患者。高血糖和低血紅素與重症肺炎有關,而使用他克莫司的患者重症風險較低。某些臨床指標如咯血和淋巴細胞計數低,與不良預後相關。總之,COVID-19的嚴重程度與腎臟移植物預後呈負相關,強調了監測和管理的重要性。 PubMed DOI

腎臟移植是慢性腎衰竭的最佳治療選擇,能改善療效和生活品質,但心血管疾病(CVD)對移植者來說是一大風險,會增加併發症和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的發展受傳統風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及移植特有因素影響。有效管理心血管健康需準確評估風險並篩檢冠狀動脈疾病。新療法如GLP-1受體激動劑和SGLT2抑制劑顯示潛力,但仍需更多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對提升腎臟移植患者的療效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接受ABO不相容腎臟移植的病人中,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發生情況。從2013到2022年,共有375例ABOi移植,23名病人(6.1%)在移植後一個月內出現TMA,且中位發病時間僅1天。大部分病例(91.3%)為生物性TMA,80.9%的早期活檢顯示有活躍的TMA證據。治療方法包括血漿置換和eculizumab,但30.4%的病人早期移植物喪失。研究顯示,TMA組的抗血型抗體水平顯著高於對照組,特定的抗體閾值可預測TMA的發生,顯示TMA是ABOi移植後的重要併發症。 PubMed DOI

這項回溯性研究分析95位復發性腎病症候群兒童,結果顯示接種COVID-19 mRNA疫苗後,腎病復發風險並未明顯增加。大多數孩子接種後沒復發,僅少數嚴重個案有復發或新發病情。整體來說,疫苗接種對這群兒童來說是安全的,不會提高復發風險。 PubMed DOI

這項回溯性研究分析3,535位腎臟移植患者,發現移植後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變(TMA)原因很多,最常見是補體系統異常,也可能跟藥物、缺血、感染或自體免疫有關。補體介導的TMA多發生在年輕、腎衰竭原因是高血壓或妊娠毒血症的患者,復發率和移植失敗風險較高。基因檢測有助於風險評估和治療,早期個人化治療能預防移植失敗。 PubMed DOI

這篇病例報告描述一對同卵雙胞胎因CRB2基因突變罹患先天性腎病症候群,兩人都進展到腎衰竭並接受腎臟移植。一人移植後因真菌感染過世,另一人則出現多種免疫併發症。兩人也有腦部、心臟及發展問題。這案例提醒CRB2相關疾病表現多元,治療管理困難,基因檢測很重要,未來還需更多研究。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