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重點摘要(繁體中文):** 對於晚期慢性腎臟病(CKD)患者來說,較高的血壓(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會增加腎功能惡化和進展到腎衰竭的風險。相對地,較低的血壓則和CKD惡化速度較慢有關,這也支持即使在晚期CKD階段,控制血壓仍然非常重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動脈僵硬度與慢性腎臟病(CKD)之間的關係,數據來自動脈硬化風險社區(ARIC)研究。研究發現,在中位隨訪6.6年內,有460名參與者新發CKD,且較高的脈衝波速度(cfPWV、hfPWV、haPWV)與CKD風險增加相關。次要分析顯示,這些指標也與腎功能下降速度較快有關。股動脈-踝部PWV則未顯示顯著關聯。結論指出,動脈僵硬度可能在CKD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仍需注意可能的混淆因素。 PubMed DOI

高血壓和慢性腎病(CKD)是心臟衰竭的主要風險因素。最近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非類固醇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nsMRA)和GLP-1受體激動劑等新療法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及非糖尿病CKD患者的心臟衰竭事件和住院風險,並有助於減緩CKD進展至末期腎病。因此,SGLT-2抑制劑已成為這些患者的一線治療選擇,而nsMRA的使用也在增加,未來可能取代螺內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基線血壓如何影響SGLT2抑制劑與DPP4抑制劑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腎臟保護效果。分析了2,148名使用SGLT2抑制劑的患者與4,296名DPP4抑制劑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SGLT2組的腎小管過濾率年下降幅度較DPP4組小,且隨著收縮壓提高,SGLT2的保護效果更明顯。特別是血壓較低的女性在使用SGLT2時,腎功能下降更明顯。研究強調根據血壓選擇患者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高血壓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可調整風險因素,但強化血壓控制對腎臟疾病進展的影響仍有爭議。近期中國的大型試驗顯示,雖然強化血壓控制對心血管有益,但對腎臟結果的影響不一。一項綜合分析指出,強化控制可能減少CKD 4-5期患者對腎臟替代療法的需求,但對CKD 3期患者則無效。目前指導方針建議CKD患者的收縮壓目標為120-130 mmHg,但這種策略可能對腎臟健康有潛在風險。 PubMed DOI

高血壓在接受透析的晚期慢性腎病(CKD)和末期腎病(ESKD)患者中相當普遍,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管理這些患者的高血壓挑戰重重,尤其是抗藥性高血壓的情況。近期的KDIGO指引調整了血壓目標,旨在降低心血管風險。一線治療包括利尿劑、ACE抑制劑和ARBs,還有新藥如SGLT2抑制劑等顯示出希望。生活方式改變和透析患者的超濾體積控制也很重要,強調個性化治療策略以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PubMed DOI

在中重度CKD患者使用dapagliflozin治療12個月後,較高的收縮壓會獨立影響腎功能長期下降。治療初期eGFR變化則與高收縮壓、高尿蛋白及治療前eGFR下降幅度大有關,因此收縮壓是影響腎功能變化的重要因素。 PubMed DOI

在75歲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中,血壓變異度越高,腎功能通常越差。不管是一次看診內還是多次看診間測量,結果都差不多。血壓變異度高跟年紀大、腎功能差、脈壓高有關。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認血壓變異度能不能預測健康狀況,以及背後的原因。 PubMed DOI

高血壓會讓慢性腎臟病惡化,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SGLT2抑制劑不只保護腎臟和心臟,還能幫CKD患者降血壓約3–5 mmHg,不論有沒有糖尿病都有效。這類藥物的好處不只靠利尿,還有其他機制,對有高血壓的CKD患者特別有幫助,但還需要更多研究證實。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749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研究發現,高血壓和腦室周圍白質病變有明顯關聯,尤其是舒張壓比收縮壓影響更大,但和深層白質病變沒顯著關係。結果顯示,控制舒張壓可能有助於降低腦部損傷風險,但還需要更多研究確認最適合的血壓目標。 PubMed DOI

韓國大型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若收縮壓(SBP)長時間維持在110–130 mmHg,心血管疾病、死亡和腎衰竭風險都較低。SBP落在目標範圍的時間越少,這些風險就越高,尤其沒吃降壓藥的人更明顯。建議CKD患者要穩定控制SBP在建議範圍內,有助於降低健康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