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56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針對年齡超過50歲的參與者,探討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IMT)之間的關係,重點在腎功能與動脈硬化的聯繫。研究分析了1,562名來自PolyIran-L的參與者,結果顯示eGFR在45到60 mL/min/1.73 m²的參與者,CIMT超過0.8 mm的可能性較低,但經過調整後,CIMT與eGFR之間並無顯著關聯。結論認為兩者之間沒有獨立的關聯,未來需進一步研究,特別是在eGFR嚴重降低的患者中。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透析期間高血壓(IDH)是一種複雜的情況,通常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最近一項研究在兩個透析中心進行,持續18個月,納入169名主要為男性的患者,平均年齡67.9歲。研究建立了三種IDH定義,盛行率分別為8.3%、27.2%和29.6%。第二種定義與高血壓病史及某些藥物使用有關,而第三種則與冠狀動脈疾病相關。值得注意的是,經歷高血壓的患者在隨訪期間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率並未顯著增加。未來研究需釐清不同定義與健康結果的關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美國腎臟移植受者在第一次移植物失敗後的長期等候名單、再移植及全因死亡率的趨勢,數據來自1990至2019年的美國腎臟數據系統。主要發現包括:透析病人數量增加、第二次移植等候名單比率上升後下降、再移植率顯著下降、死亡率在2015至2019年期間較1990至1994年低25%。此外,女性及非裔、美國西班牙裔病人的等候名單和再移植率低於白人。研究顯示等候名單改善及死亡率降低,但仍需關注種族和性別差異。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觀察性研究評估了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展為第四期慢性腎病後,繼續或停止服用metformin的影響。研究發現,在4,278名患者中,有40.1%在六個月內停止使用metformin,停止者的三年存活率為63.7%,低於繼續使用者的70.5%。雖然兩組之間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相似,但停止使用metformin的患者全因死亡風險較高。研究建議即使eGFR降至30以下,繼續使用metformin可能仍有益,並呼籲進一步隨機對照試驗以確認這些結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將長效紅血球生成刺激劑(ESA)美托西聚乙二醇-促紅素β(MPG-EPO)轉換為每週三次口服的瓦達舒坦(vadadustat)對透析依賴的慢性腎病(CKD)貧血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456名成人參與者被隨機分為三組,結果顯示瓦達舒坦在血紅素變化上不劣於MPG-EPO,且安全性相似。總體而言,瓦達舒坦在維持貧血患者的血紅素水平方面效果良好,且不良事件發生率相近。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增生性紅斑狼瘡腎炎(LN)的管理需在疾病活動期與靜止期之間靈活調整,這需要準確的評估工具。文章強調臨床、血清學及組織學評估在重新定義LN治療目標中的重要性。傳統上,治療成功以減少蛋白尿和改善腎功能為標準,但這些指標無法完全區分活躍炎症與慢性損傷。雖然研究持續進行,抗雙鏈DNA抗體仍是主要的評估指標。作者建議轉向更動態、個體化的治療方法,並同時達成臨床、免疫學及腎功能保護三大目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在心臟重症監護病房(ICU)接受心血管治療的慢性腎病(CKD)患者,調查急性腎損傷(AKI)的預測因子。研究納入615名CKD患者,結果顯示46%的患者在住院期間發展為AKI。主要的獨立預測因子包括失代償性心衰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升高的肌鈣蛋白水平及需要機械通氣。研究建議,對這些高風險患者採取個性化的監測和治療策略,可能有助於預防AKI。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細胞外囊泡(EVs)是幾乎所有細胞釋放的小型膜結構,近年在腎臟病學中受到重視。研究從描述其蛋白質和轉錄特徵,轉向探討其作為腎臟疾病生物標記的潛力,並在診斷和監測中應用。儘管如此,EVs的分離方法多樣,導致研究結果不一致,影響可重複性。為解決這些問題,國際細胞外囊泡學會推出了MISEV指導方針,提升研究的標準化。這篇評論強調了腎臟病學中EV研究的進展及MISEV的潛在好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回顧性研究分析了免疫抑制藥物對腎小管疾病患者心血管風險的影響,涵蓋1912名患者,隨訪中位數為6.8年,11.1%的患者出現心血管事件。研究顯示,皮質類固醇對心血管風險無顯著影響,但鈣調素抑制劑的累積使用與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兩倍有關。抗代謝藥物的高劑量也顯示風險上升,但調整後不顯著。環磷酰胺的累積暴露每增加10克,心血管風險增加1.5倍。這些結果提醒我們在治療時需考慮不同免疫抑制療法的心血管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晝夜節律在腎小球的生理角色,發現腎小球內有核心的生物鐘組件,調控其功能的節律性波動。研究人員創建了首個晝夜節律腎小球轉錄組,揭示375個與細胞外基質及糖皮質激素受體信號相關的轉錄本。某些基因對基底膜的組裝和維護至關重要,且基質結構變化與特定蛋白質的豐富程度有關。此外,糖皮質激素可重置足細胞的生物鐘,影響腎病相關基因的表達,顯示晝夜節律與足細胞健康的關聯,可能開啟新的腎小球疾病治療方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