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針對年齡超過50歲的參與者,探討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IMT)之間的關係,重點在腎功能與動脈硬化的聯繫。研究分析了1,562名來自PolyIran-L的參與者,結果顯示eGFR在45到60 mL/min/1.73 m²的參與者,CIMT超過0.8 mm的可能性較低,但經過調整後,CIMT與eGFR之間並無顯著關聯。結論認為兩者之間沒有獨立的關聯,未來需進一步研究,特別是在eGFR嚴重降低的患者中。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腎功能下降有關,持續14年。高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和斑塊會導致腎小球過濾率下降、患慢性腎臟疾病風險增加,但與尿白蛋白無關。總體而言,研究建議全年齡範圍方程式最適用於這人群。 PubMed DOI

研究發現中東北非地區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腎功能急速下降或eGFR下降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建議監測eGFR變化可提供重要預後信息。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在美國約有14%的成年人受影響。研究分析超過2,700萬人的數據,發現低估計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和蛋白尿會增加腎臟問題、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急性腎損傷、住院和其他風險。即使eGFR輕微下降,也會增加住院風險。腎臟功能下降和蛋白尿對各族群都有負面影響。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中,腎功能(eGFR)較低時,中風風險增加,尤其是eGFR每分鐘降至75毫升/1.73平方米以下時,風險急遽上升。然而,eGFR與出血性中風風險無明顯相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脂質參數與腎功能衰退(KFD)有關,尤其是LDL-C、HDL-C、三酸甘油脂和TG/HDL-C比值。三酸甘油脂和TG/HDL-C比值與KFD呈現線性關係,HDL-C則呈現U型關係。動脈硬度(CAVI)在其中扮演部分中介角色。然而,LDL-C與KFD無顯著相關,未來需進一步研究降低三酸甘油脂水平是否可藉由降低動脈硬度來預防KFD。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根據半胱氨酸蛋白C和肌酸酐水平估算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之間的差異,與認知衰退和運動認知風險綜合症(MCR)風險有關。差異越大,風險越低,尤其是基於半胱氨酸蛋白C的eGFR。差異較大者更可能出現認知衰退和MCR。研究指出,eGFR差異可提供額外風險訊息。 PubMed DOI

研究探討年輕成年人腎功能與不良結果的關係,發現輕微腎功能下降並不增加風險,可能無需進一步調查。 PubMed DOI

研究指出,腎損傷患者低估eGFR可能增加動脈硬化風險,部分原因是高空腹血糖水平。865名日本受試者的分析顯示,eGFR直接影響動脈硬化,而FBG部分中介此影響。約12.10%的eGFR對動脈硬化風險透過FBG中介。這表明在腎臟問題患者中,FBG在eGFR與動脈硬化關係中扮演角色。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腎小管過濾率(eGFR)模式與正常或輕度腎功能受損者發展心房顫動(AF)風險的關聯。研究涵蓋62,407名參與者,皆在2010年無AF及心血管疾病。研究識別出四種eGFR軌跡:高穩定型、中度增加型、高下降型和低穩定型。經過近10年的隨訪,發現中度增加型、高下降型和低穩定型的AF風險顯著高於高穩定型,危險比率分別為1.70、1.92和2.28,顯示eGFR軌跡與AF風險有明顯關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老年人輕度至中度降低腎小管過濾率(GFR)進行調查,特別是eGFR介於45-59 ml/min/1.73 m²的慢性腎病(CKD)3A期個體。分析了2012至2017年韓國超過770萬名40歲以上參與者的數據,發現65至74歲中有10.0%,75歲以上則有16.3%屬於此範圍。研究指出,這些老年人相比於eGFR在60-89 ml/min/1.73 m²的個體,腎衰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的風險顯著提高,強調了監測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