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增生性紅斑狼瘡腎炎(LN)的管理需在疾病活動期與靜止期之間靈活調整,這需要準確的評估工具。文章強調臨床、血清學及組織學評估在重新定義LN治療目標中的重要性。傳統上,治療成功以減少蛋白尿和改善腎功能為標準,但這些指標無法完全區分活躍炎症與慢性損傷。雖然研究持續進行,抗雙鏈DNA抗體仍是主要的評估指標。作者建議轉向更動態、個體化的治療方法,並同時達成臨床、免疫學及腎功能保護三大目標。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ISN/RPS狼瘡性腎炎分類正在修訂,將更關注不同病理生理機制,以促進針對性治療。新分類將包括免疫螢光和電子顯微鏡,更準確地了解損傷模式和潛在原因。這將有助於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針。 PubMed DOI

紅斑性狼瘡腎炎是嚴重的併發症,多半影響生育年齡的女性。目前治療有限,但新藥物研發中,可改善效果。這些藥物針對不同方面,如降低狼瘡活性、保護腎臟,並提供免疫抑制和減少尿液中蛋白質的效果。有更多治療選擇可增強管理,提供更貼心的照護。 PubMed DOI

40-60%的紅斑性狼瘡患者會有腎臟問題,10-15%可能導致腎衰竭。治療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嚴重,但新研究有望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目前正進行早期試驗,希望改善狼瘡患者的腎臟問題。 PubMed DOI

狼瘡性腎炎是紅斑狼瘡的嚴重併發症,可能危及腎臟功能及患者生命。治療目標是持續控制病情,特別是保護腎臟,但治療不依從性常見。減藥策略或許對維持緩解有幫助,但需謹慎評估。研究指出,停止治療可能增加風險,但也確認了可安全進行減藥的患者。該文探討了減藥治療的相關文獻及安全的減藥策略。 PubMed DOI

狼瘡性腎炎(LN)是狼瘡的一個嚴重併發症,可能導致腎衰竭。在西班牙對LN的研究顯示,腎臟活檢對於診斷和追蹤至關重要,並強調了向更個人化治療方法轉變的重要性,並有新藥物的應用。 PubMed DOI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如紅斑狼瘡腎炎。治療方案有進步,新藥物如麥考酚酸鹽(MMF)顯示潛力。建議控制蛋白尿、迅速誘導緩解,並根據最新研究持續優化治療。使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紅斑狼瘡腎炎診所的治療演算法。 PubMed DOI

對於小朋友患有狼瘡腎炎,保持腎臟穩定很重要。研究發現,25%的患者達到穩定緩解,而75%未達到。達到穩定緩解的患者在診斷時有正常的血紅蛋白和eGFR,較低的蛋白尿。抗體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復。正常的eGFR和低蛋白尿是預測穩定緩解的重要因子。 PubMed DOI

目前狼瘡性腎炎(LN)的治療效果常不理想,超過50%的患者無法長期緩解。一項研究分析了活動性LN患者與非腎性狼瘡患者的血液基因表達,找出20個失調的基因模組,並根據干擾素(IFN)水平將LN患者分為低、中、高IFN三個亞組。每個亞組在B細胞和漿細胞相關基因的失調模式上有不同特徵。研究指出,低IFN亞組可考慮鈣調神經酶抑制劑,中IFN可用針對B細胞的療法,高IFN則可能受益於anifrolumab,這為LN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新方向。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指出,可靠的尿液生物標記對於區分活動性狼瘡腎炎(ALN)和非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iSLE)非常重要。雖然已有多個生物標記在狼瘡腎炎中被報導,但只有少數經過獨立驗證。作者分析了40篇研究,涵蓋3,411名患者,找出32個候選生物標記,其中14個在多篇研究中一致顯示出強大的診斷潛力。這些標記可作為ALN的液體活檢,並提供腎臟內部分子過程的見解。評論建議,蛋白質組學的進展將有助於更好地識別和理解這些尿液生物標記。 PubMed DOI

本研究評估了多種針對B細胞的生物製劑與標準護理結合使用,對狼瘡性腎炎(LN)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團隊回顧了多個資料庫的文獻,重點分析了rituximab (RTX)、belimumab、ocrelizumab、obinutuzumab和anifrolumab等藥物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結果顯示,obinutuzumab在完全腎臟緩解(CRR)和部分腎臟緩解(PRR)方面效果最佳,RTX則在安全性上表現良好。整體而言,obinutuzumab、belimumab和RTX可能為LN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選擇。此研究已在PROSPERO註冊。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