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49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這項研究探討脂肪酸代謝(FAM)基因在IgA腎病(IgAN)中的角色,並分析免疫細胞浸潤特徵。研究人員利用GEO和MSigDB數據庫進行差異表達分析,並透過基因本體(GO)和KEGG分析比較IgAN患者與對照組的差異。基於FAM基因,他們開發了一個預測模型,並用LASSO邏輯回歸評估其有效性。結果顯示12個核心基因與IgAN相關,且預測模型具強大診斷能力。免疫浸潤分析顯示免疫細胞與IgAN有顯著關聯,實時PCR結果也確認了核心基因在IgAN患者中的表達降低。這項研究有助於改善IgAN的診斷與預後。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血尿是兒童常見的問題,可能增加慢性腎病風險。持續性血尿可能與第四型膠原蛋白腎病有關,因此早期診斷很重要。傳統診斷方法如腎臟活檢過於侵入性或成本高。研究人員利用非侵入性口腔黏膜取樣進行DNA檢測,發現112名有持續性血尿的兒童中,33%有COL4A3/A4/A5基因變異,15.2%為可能致病變異。這強調了對有血尿兒童的監測與隨訪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番茄紅素(LYC)對抗癌藥物5-氟尿嘧啶(5-FU)引起的腎毒性保護作用,實驗對象為大鼠。結果顯示,LYC能顯著減少5-FU造成的腎臟損傷,並改善血清指標如尿素和肌酸酐等。此外,LYC有助於維持腎臟內的氧化劑與抗氧化劑平衡,並逆轉5-FU引起的炎症反應。組織學檢查顯示,LYC與5-FU共治療的大鼠腎臟未出現退行性變化。總結來說,LYC顯示出減輕5-FU腎毒性的潛力,透過增強抗氧化防禦及減少炎症來實現。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評估了tixagevimab-cilgavimab對接種疫苗的透析病人突破性COVID-19的預防效果。200名病人分為兩組,一組接受tixagevimab-cilgavimab,另一組不接受。結果顯示,兩組在6個月內的突破性感染率相似,但tixagevimab-cilgavimab組的住院率顯著較低(5.9%對40.0%)。雖然未能有效預防突破性感染,但該藥物能減少住院情況,建議未來可探索其他預防策略。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補體系統的替代途徑失調在C3腎小球病(C3G)中扮演重要角色。C3G與原發性免疫球蛋白相關的增生性腎小球腎炎(Ig-MPGN)共享多種自體免疫和遺傳因素,顯示出潛在的共同機制。腎炎因子是最常見的自體抗體,攻擊C3或C5轉化酶。老年人常見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也可能觸發補體活化。這篇綜述探討了與這些異常相關的致病機制,並建議針對特定驅動因素的個性化治療策略,特別是影響C3或C5轉化酶的策略。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C3腎小球病(C3G)是一種複雜的疾病,臨床表現、組織學和生物學特徵差異很大,預後和治療反應也不一。近期研究指出,補體系統的替代途徑失調是其主要原因,涉及自體抗體、基因突變及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等因素。了解這些驅動因素有助於解釋C3G的多樣性,並制定個性化的診斷和治療策略。隨著補體抑制療法的發展,識別不同C3G形式的臨床和生物學模式對於有效管理和治療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高草酸尿症是一種因尿液中草酸過多而引發的疾病,可能由肝臟過度產生或飲食中草酸吸收過高所致。這種病症可能導致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最近在義大利佩魯賈舉行的第十四屆國際高草酸尿症研討會,專家們討論了原發性高草酸尿症的各種議題,包括手術、遺傳學及腸源性高草酸尿症等,並分享了臨床挑戰與研究進展,旨在未來更好地滿足病人的需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臟科醫師對於回傳基因結果(gRoR)的看法,顯示其對病人照護的潛在好處及實施挑戰。調查顯示,93%的醫師支持回傳診斷性腎臟相關結果,但對多基因風險評分的支持差異大,成人醫師中有48%贊成,兒童醫師僅26%。大多數醫師希望在臨床確認前收到研究結果,並認為基因諮詢師應負責回傳。主要障礙為高成本及缺乏基因諮詢服務,但教育資源和臨床指導方針被視為有益。研究建議解決後勤和財務問題,以促進基因結果的回傳。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急性腎損傷(AKI)後,何時重新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以及對患者結果的影響。結果顯示,早期(出院前或出院後0-3個月內)重新開始使用ACEI/ARB,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及重大心血管事件,且不會增加高鉀血症或再發AKI的風險。特別是對於有使用指徵的AKI存活者,早期治療的益處更明顯。研究建議在AKI後應考慮早期重新使用這些藥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14個國家40個中心的資料,針對802名接受以他克莫司為基礎的免疫抑制療法的小兒腎臟移植受者進行。參與者分為三個年齡組別:嬰幼兒、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結果顯示,嬰幼兒的感染率(80.6%)和住院天數(中位數13天)較高,而青少年則在急性排斥反應發生率(21.7%)上較高。研究強調根據年齡調整免疫抑制療法的重要性,並為未來新藥研究提供基準。 相關文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