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31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慢性腎臟病(CKD)常被忽視,但全球對於減緩其進展的需求迫切。IMPACT CKD微模擬模型研究了CKD的進展,考量臨床事件及合併症影響,並利用腎小管過濾率(eGFR)和尿白蛋白水平評估病情。模型預測到2032年CKD患者將增加7.7%,特別是晚期CKD及透析、移植患者。這將導致水資源使用增加75%、化石燃料耗竭及二氧化碳排放上升,預估成本達19.5億英鎊。這些結果有助於評估健康政策及治療策略。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一種即時鉀監測裝置在接受血液透析的高風險高鉀血症患者中的成本效益。透過10年的微模擬模型,結果顯示這項介入措施能顯著減少高鉀血症事件及相關醫療成本,最大可接受的每月成本為201.10美元,每位患者的盈虧平衡成本為144.15美元。研究認為這項措施不僅成本較低,效果也更佳,優越性達99%。總體來看,實施這種監測裝置對美國患者和醫療系統可能非常有益。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質性研究探討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及醫師在家庭規劃和生殖護理的經驗。研究在荷蘭進行,邀請了31位參與者,包括16位患者和15位醫療專業人員。分析結果顯示六個關鍵主題:需要及時的資訊、理解患者決策因素、改善心理社會指導、提供高風險患者的系統性護理、解決護理公平性問題,以及加強多學科合作。這是首個針對ADPKD生殖護理的質性研究,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和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慢性腎病(CKD)的運動介入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過去五年內已有超過30篇綜合分析發表。這些介入可能有助於減緩疾病進展、改善合併症及提升生活品質,但在非透析依賴性CKD(NDD)人群中,缺乏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現有運動計畫常缺乏有效訓練的基本要素,對CKD患者的運動生理學及面臨的障礙理解也有限。本篇綜述旨在強調運動訓練對NDD患者的潛在優勢,並提供實用工具以提升運動介入的有效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會顯著提高死亡率,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療方法。近期研究指出,膽汁酸在這方面具有潛力,可能成為預防糖尿病腎病及相關腎損傷的治療策略。關鍵的核受體如法尼醇X受體、孕烯X受體、維生素D受體及武田G蛋白偶聯受體在調節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過去十年來,針對這些受體的激動劑開發已取得進展,本文將探討其在腎臟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潛力。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毛細管乾血點(DBS)取樣是否能替代傳統靜脈穿刺,特別用於監測腎功能和免疫抑制劑水平,針對接受腎臟移植或有腎小管病的兒童。研究涵蓋89名平均13.4歲的兒童,結果顯示DBS在測量他克莫司、環孢素A、依維莫司和肌酸酐的準確性上與靜脈血樣本無顯著差異。患者反饋指出DBS減少疼痛、旅行和缺課,且指尖刺血更受歡迎。總體而言,DBS是一種可靠且輕鬆的監測方法,特別適合兒童,並促進遠距醫療諮詢。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線粒體自噬異常在糖尿病腎病(DKD)相關的腎小管間質炎症中的角色。研究人員利用DKD小鼠模型和高葡萄糖處理的HK-2細胞,發現urolithin A(UA)能調控線粒體自噬,減少腎臟損傷。結果顯示,DKD中的炎症與線粒體自噬抑制有關,主要透過PINK1/Parkin途徑。TRPC6水平升高會促進線粒體自噬的抑制,敲低TRPC6可改善自噬並減少炎症。研究結果顯示TRPC6-calpain-1軸在DKD炎症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COVID-19與膜性腎病(MN)的關聯,分析38名COVID-19後出現MN的患者,並與100名疫情前的原發性MN患者比較。結果顯示,COVID-19後的MN患者臨床症狀更嚴重,腎病綜合症發生率高,血清白蛋白低,且腎間質纖維化增加。此外,這些患者的膜攻擊複合物(MAC)水平顯著高於對照組,且SARS-CoV-2陽性患者的MAC表達更強。研究指出,補體系統的過度活化可能加重MN症狀,未來可考慮針對補體系統的治療策略。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來自社會經濟弱勢及澳洲偏遠地區的慢性腎病(CKD)兒童照顧者對醫療服務的看法。透過對32位照顧者的訪談,發現六個主要主題:缺乏主動權、對醫師信任喪失、組織僵化、照顧負擔加重、家庭壓力加劇,以及建立韌性與穩定性。照顧者在獲取醫療服務時感到無能為力,顯示出改善社會經濟和地理劣勢家庭醫療服務獲取的必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每日使用patiromer對透析末期腎病(ESKD)患者高鉀血症及心律不整的影響。共33名患者參加,31名完成研究,分為patiromer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patiromer組在第4週的高鉀血症發作次數顯著少於對照組(13次對41次),中位數發作次數為0次。雖然兩組在重大心律不整事件上無顯著差異,但patiromer有效減少高鉀血症發作,仍需進一步研究其對心臟事件的影響。 相關文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