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4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SGLT2i GLP1

一項針對高風險皮膚鱗狀細胞癌患者的三期臨床試驗發現,手術和放療後再用cemiplimab,能明顯提升無病存活率(24個月87.1%,對照組64.1%),也降低復發風險。不過,副作用較多。整體來說,cemiplimab是降低復發風險的有效輔助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針對已用過芳香酶抑制劑加CDK4/6抑制劑,且有ESR1突變的晚期ER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改用camizestrant並持續CDK4/6抑制劑,無惡化存活期明顯延長(16個月比9.2個月),也能延緩生活品質惡化,副作用發生率則差不多。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針對接受內分泌治療的乳癌女性的三期臨床試驗發現,elinzanetant能在12週內明顯減少中重度熱潮紅等血管舒縮症狀,效果優於安慰劑。藥物整體耐受性不錯,常見副作用有頭痛、疲勞和嗜睡,嚴重副作用很少見。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針對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或胃食道交界癌,接受過trastuzumab治療後,使用trastuzumab deruxtecan比ramucirumab加paclitaxel能明顯延長存活期(中位數14.7個月對11.4個月),且反應率更高。不過,兩組副作用都多,trastuzumab deruxtecan較常見間質性肺病,但多為輕微。整體來說,這是更有效且安全性可接受的二線治療選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睪丸癌多發生在15到44歲男性,是這年齡層最常見的癌症,95%屬於生殖細胞腫瘤。本文整理了流行病學、症狀、治療、追蹤及未來發展,並針對不同期別與類型的治療策略及復發治療做詳細說明,提供臨床醫師與研究人員最新的照護指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大型臨床試驗發現,結腸癌化療後若參加三年結構化運動,無病存活率和整體存活率都比只接受健康教育高,5年無病存活率達80.3%,8年整體存活率達90.3%。但運動組肌肉骨骼副作用較多。這證實運動有助提升結腸癌治療後的長期成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針對未治療的BRAF V600E突變型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用encorafenib合併cetuximab和mFOLFOX6,無惡化存活期和總存活期都比傳統治療明顯延長,安全性也可接受。這組合有望成為這類病人的新第一線標準治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限制性血小板輸注(減少輸注次數)通常跟寬鬆型一樣安全,且多數情況下建議採用,可降低風險和成本。非出血成人化療或移植後,血小板低於1萬才考慮輸注;新生兒消耗性血小板減少但無重大出血,低於2.5萬才輸注。腰椎穿刺低於2萬才輸注。登革熱沒重大出血不建議輸注。大多數手術有特定門檻。每次輸注前都要評估臨床狀況及替代方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葡萄膜炎是眼睛中層發炎,常見於20到50歲成人,症狀有紅眼、眼痛、畏光、飛蚊症和視力模糊。治療會依發炎部位和原因調整,非感染性多用類固醇,嚴重時加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感染性則用抗生素。目標是控制發炎、保護視力並減少副作用。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二期臨床試驗發現,針對無法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將 zilebesiran(新型 RNA 干擾藥)加在現有降壓藥上,三個月後能多降 4.5 到 12.1 mm Hg 的收縮壓。雖然 zilebesiran 組副作用(如高血鉀、低血壓、急性腎衰竭)較多,但大多數都很輕微,嚴重副作用很少見。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