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5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SGLT2i GLP1

中國最新臨床試驗顯示,mazdutide(一種每週一次的減重針劑)對過重或肥胖成人效果顯著,32週平均減重10–12.5%,48週可達11–14%,遠優於安慰劑。多數人減重超過5%甚至15%。藥物也有助改善心臟代謝指標,副作用多為輕中度腸胃不適,整體耐受性不錯。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Jacifusen 是針對 FUS 基因突變型 ALS 的反義寡核苷酸藥物。12 位患者使用後,安全性不錯,副作用多為輕微。治療 6 個月後,神經退化指標 NfL 最多降 83%。雖多數病情仍惡化,但有一人明顯恢復,一人持續無症狀。死後檢查顯示病理改善。整體來說,jacifusen 具潛力,但還需更多臨床試驗確認療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沙眼是全球最常見的感染性失明原因,特別影響缺乏水源和衛生的貧困地區。多從小孩開始感染,女性更易長期失明。雖然WHO推動的SAFE策略已讓21國消除沙眼,但部分地區仍有病例,2030年消除目標仍具挑戰,需加強防治措施。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OPTIMISTmain 臨床試驗發現,對輕到中度急性缺血性中風、接受血栓溶解治療的病人,採用較低頻率、低強度的監測,和傳統密集監測在功能恢復和安全性上差不多。這表示醫院對低風險中風病人,其實可以用較輕鬆的監測方式,既能提升病人舒適度,也能減輕護理壓力。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英國研究發現,對乳房緻密度高且乳房攝影正常的女性來說,簡化型MRI和對比增強乳房攝影能偵測到比自動化全乳超音波多三倍的侵襲性乳癌,且腫瘤較小。不過,對比增強乳房攝影副作用較多。這兩種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乳癌,但是否會造成過度診斷還不確定。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針對1,500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研究發現,ACURATE neo2瓣膜在一年內的死亡、中風和再住院率都比SAPIEN 3和Evolut高(14.8%比9.1%),風險明顯增加。ACURATE neo2也有較高的主動脈逆流、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塞風險,整體表現不如對照組,未達到非劣性標準。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自2021年以來,The Lancet Commission 提出的十項診斷改善建議已有明顯進展,特別是在有政策支持的國家,像國家策略和法規變革最有成效。不過,醫療人力、可負擔性和衝突地區的診斷服務進展較慢。預期全球診斷聯盟會持續推動這些改善。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對於大血管阻塞型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在4.5小時內先打tenecteplase再做取栓,90天後能獨立生活的機率比只做取栓高(52.9%比44.1%),且出血和死亡率差不多。也就是說,取栓前加tenecteplase有小幅提升效果,安全性也沒明顯增加風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英國一項大型ICU研究發現,使用dexmedetomidine或clonidine鎮靜,和propofol相比,並沒有明顯縮短插管病人的拔管時間。三組病人的拔管時間差不多,但dexmedetomidine和clonidine組躁動和心跳過慢的情形較多,死亡率則差不多。總結來說,這兩種藥在縮短呼吸器使用時間上,並不比propofol更好。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一項大型臨床試驗發現,12歲以上輕度氣喘患者,按需使用albuterol-budesonide複方吸入劑,比單用albuterol更能有效降低嚴重氣喘發作風險(5.1%對9.1%),也減少了口服類固醇的需求,副作用發生率則差不多。這表示複方吸入劑對輕度氣喘患者更有幫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