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胃癌在全球很常見,亞洲、南美和東歐特別多,近年50歲以下也有增加。主要危險因子有幽門螺旋桿菌、飲食、肥胖、抽菸和遺傳。早期發現很重要,治療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現在也有微創和免疫治療。未來會強調精準醫療、早期篩檢和多專科合作,提升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胰臟癌是一種侵襲性極高的疾病,預後不佳,平均存活期約4個月,5年存活率僅13%。有家族史、特定基因突變或高風險的管內乳頭狀黏液瘤患者應定期監測,因為他們罹患此病的風險較高。治療主要是化療和外科手術,但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不多。多藥化療已證實能提高轉移性胰臟癌患者的存活率。預測到2030年,胰臟癌可能成為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因此亟需新療法。 PubMed DOI

代謝症候群(MetS)是指至少有三項臨床特徵,如腹部肥胖、胰島素抵抗等,這些特徵被視為胃腸道癌症的重要風險因素。有趣的是,改善血糖和脂質的藥物,如metformin和statins,顯示出預防癌症和改善癌症結果的潛力。這篇綜述將總結這些藥物在胃腸道癌症中的抗腫瘤效果,並探討如何將它們納入新的治療策略,強調這些綜合治療可能增強傳統化療的效果,改善患者預後。 PubMed DOI

肥胖、糖尿病甚至前期糖尿病的人,罹癌風險都明顯增加,特別是胰臟癌、肝癌等。這跟胰島素阻抗和慢性發炎有關。只要減重超過一成,就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建議糖尿病患者同時接受癌症和代謝疾病的篩檢。 PubMed DOI

腸道和身體的微生物會影響癌症發展和治療效果。像糞便移植或調整飲食,有機會提升治療成效;反之,濫用抗生素可能讓治療變差。未來調控微生物,有望成為提升癌症治療和減少副作用的新方法。 PubMed DOI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是全球主要死因,兩者有許多共同危險因子,如慢性發炎、肥胖和代謝異常。部分癌症(如肺癌、乳癌、大腸癌等)和心血管疾病關聯密切。健康生活型態(運動、均衡飲食、戒菸酒)可降低風險。部分心臟藥物(如statin、aspirin、metformin)也可能有助預防癌症。未來還需更多研究釐清兩者關聯及藥物效益。 PubMed DOI

睪丸癌多發生在15到44歲男性,是這年齡層最常見的癌症,95%屬於生殖細胞腫瘤。本文整理了流行病學、症狀、治療、追蹤及未來發展,並針對不同期別與類型的治療策略及復發治療做詳細說明,提供臨床醫師與研究人員最新的照護指引。 PubMed DOI

針對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或胃食道交界癌,接受過trastuzumab治療後,使用trastuzumab deruxtecan比ramucirumab加paclitaxel能明顯延長存活期(中位數14.7個月對11.4個月),且反應率更高。不過,兩組副作用都多,trastuzumab deruxtecan較常見間質性肺病,但多為輕微。整體來說,這是更有效且安全性可接受的二線治療選擇。 PubMed DOI

一項大型三期臨床試驗顯示,針對可切除的胃癌或胃食道交界處腺癌患者,手術前後在標準FLOT化療基礎上加上免疫藥物durvalumab,能明顯提升無事件存活期,兩年無事件存活率達67.4%,高於單用FLOT的58.5%。病理完全緩解率也較高,且嚴重副作用發生率相近。整體來說,這種合併治療效果更好。 PubMed DOI

中國一項二期臨床試驗顯示,針對晚期胃癌或胃食道接合處癌且前兩線治療失敗的患者,satri-cel(CLDN18.2 CAR T 細胞治療)在延長無惡化存活期上明顯優於標準治療,但副作用如血球下降和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較多。這是首個針對實體腫瘤的 CAR T 細胞隨機試驗,證實 satri-cel 是第三線治療的新選擇。 PubMed DOI

肥胖引起的胰島素阻抗會增加慢性發炎和癌症風險,影響程度依癌症類型和個人體質不同。改善胰島素敏感度(如減重、服用metformin或GLP-1受體促效劑)有機會降低癌症風險,但還需更多臨床證據。治療胰島素阻抗是預防癌症的潛力方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