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基因治療用患者自己的幹細胞修飾健康基因,成功治療九位嚴重LAD-I兒童。治療後兩年,全部存活且無需捐贈者移植,感染和住院次數大減,也沒出現嚴重副作用。這方法對嚴重LAD-I來說既安全又有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基因療法對因AIPL1基因突變引起的視網膜營養不良兒童的安全性與療效。研究在英國進行,四名1到2.8歲的兒童接受了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的視網膜下注射,目的是補充缺失的AIPL1基因。經過3.5年的隨訪,接受治療的兒童視力顯著改善,且視覺功能測試顯示視覺皮層活動增加。雖然有一名兒童出現囊性黃斑水腫,但整體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研究結果顯示,早期基因療法對這類兒童有希望的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這項針對14位重度血友病B成年患者的長期研究發現,接受一次性fidanacogene elaparvovec基因治療後,平均追蹤5.5年,安全性和療效都很不錯。大多數人凝血功能維持穩定,出血率極低,且沒有人產生抑制劑或嚴重副作用。雖有部分人出現脂肪肝,但未發現肝癌,整體來說治療效果持久且安全。 PubMed DOI

兩項臨床研究顯示,接受 atidarsagene autotemcel 基因治療的兒童型 MLD 患者,發生嚴重運動障礙或死亡的風險大幅降低。以6歲為例,治療組100%無嚴重運動問題存活,未治療組為0%;10歲時,治療組存活率達80–87.5%,未治療組僅11%。治療安全性良好,明顯提升兒童 MLD 治療成效。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CRISPR-Cas9技術,把人體血液幹細胞裡的PR3自體抗原移除,讓產生的嗜中性球沒有PR3,但其他功能正常。這些細胞對PR3自體抗體反應較低,代表直接移除自體抗原,有機會成為ANCA血管炎新療法,讓難治型患者不用長期吃免疫抑制藥也能控制病情。 PubMed DOI

一種新型「裝甲型」CAR T細胞治療(huCART19-IL18),能同時攻擊CD19並分泌IL-18來增強抗癌力。針對21位曾失敗過CD19 CAR T治療的淋巴瘤病人測試,結果顯示安全性不錯,副作用可控。治療後3個月有81%病人有反應,52%完全緩解,效果可維持約9.6個月。這項治療有望成為復發病人的新選擇。 PubMed DOI

一名患有CPS1缺乏症的新生兒,接受脂質奈米粒子傳遞的個人化基因編輯治療。治療兩次後,寶寶能吃更多蛋白質,藥物需求也減少,且沒出現嚴重副作用。不過,長期安全性和效果還需要持續觀察。 PubMed DOI

GSD Ib會造成嗜中性白血球減少和功能異常,導致反覆感染。傳統用GCSF治療,但新研究發現糖尿病藥empagliflozin能改善白血球問題,減少感染,提升生活品質,且安全性佳。SGLT2抑制劑像empagliflozin,未來有望成為GSD Ib新療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追蹤10位重度血友病B男性長達13年,發現單次AAV基因治療能穩定提升凝血因子IX濃度,出血次數和凝血因子用量都大幅減少。治療過程安全,僅有輕微短暫的肝酵素上升,沒發現嚴重副作用或長期安全疑慮,證實AAV基因治療對血友病B有長期療效與安全性。 PubMed DOI

GSD 1b在塞爾維亞發生率特別高,主因是SLC37A4基因突變。患者除了典型症狀,還會有嗜中性白血球低下和功能異常。研究發現,使用empagliflozin後,白血球數量提升,感染和腸道症狀減少,血紅素和生長也改善,整體生活品質變好。 PubMed DOI

一項小型臨床試驗發現,zimislecel(幹細胞衍生胰島細胞治療)能讓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功能,改善血糖控制。12位主要參與者中,有10位一年後不用再打胰島素。常見副作用是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有兩人死亡。雖然結果樂觀,但還需要更大規模、長期的研究來證實效果與安全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