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9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一般醫學 SGLT2i

這項研究發現,胰臟荷爾蒙 GCG 和 GLP-1 能加速人工胰島團塊的形成,且效果會因細胞組成和捐贈者性別而異。荷爾蒙處理也讓天然胰島更快分裂,女性效果更明顯。這為糖尿病人工胰島的製作和應用帶來新方向。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英格蘭基層醫療在肥胖管理上很關鍵,但常遇到工作量大、資源有限、轉診流程複雜、肥胖議題優先度低和體重污名等問題。新型GLP-1藥物帶來新希望,但醫師也要持續進修。建議加強醫師訓練、簡化流程、減少污名,才能更有效幫助肥胖患者。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團隊開發出新分子 HISHS-2001,可同時活化 GLP-1 和 GIP 受體,促進胰島素分泌並幫助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減重。跟現有藥物 tirzepatide 相比,HISHS-2001 結合力更強、所需劑量更低,動物實驗效果相近。未來還需更多人體試驗確認安全性與療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GLP-1受體促效劑(常用於糖尿病和減重)有助於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和胰島素相比,GLP-1RA效果較好,但和其他糖尿病藥物相比結果不一。整體來說,GLP-1RA對視網膜病變有保護作用,但還需要更多大型、長期的臨床研究來證實。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四位因顱咽瘤導致下視丘性肥胖的女性,使用semaglutide治療兩年後,體重明顯減輕(中位數減少16%),飲食習慣和代謝指標(HbA1c、LDL)都有進步,生活品質也提升。副作用多為輕微腸胃不適。雖然脂肪和肌肉量都減少,但骨質沒變化。患者普遍覺得飢餓感降低、自信心增加,日常生活更順利。整體來說,semaglutide長期控制下視丘性肥胖安全又有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研究人員開發了新型螢光探針,可同時標記 GLP1R 和 GIPR,幫助觀察這些受體在老鼠和人體內的分布。這些探針主要標記胰臟β細胞和部分腦區,但無法深入大腦深層。研究發現,雙重促效劑在細胞和分子層級有獨特標靶,這解釋了它們治療糖尿病和肥胖效果較好的原因,而不是因為能進入大腦更深處。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回溯性研究發現,IBD患者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以semaglutide為主)一年內,腸胃道不良事件並未明顯增加,且有輕微體重減輕。結果顯示,這類藥物在IBD患者短期內使用是安全的。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肥胖者若能維持減重成果、避免反覆復胖,不僅能減少健康問題、延長壽命、提升生活品質,平均每人還可省下約4,600美元醫療費用。若在GLP-1RA藥物減重後再補充高蛋白營養品,成本效益也很高。整體來說,持續維持體重對健康和荷包都很有幫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糖尿病不只是代謝問題,其實也是慢性發炎疾病,免疫異常會引發多種併發症。像Metformin、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這些主流藥物,除了降血糖,還能調節免疫、減少發炎,對腎臟、肝臟等器官有保護作用。新一代藥物組合更能加強這些效果,讓糖尿病治療更全面。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2018到2023年,美國GLP-1受體促效劑處方量大增,尤其以semaglutide最受歡迎,特別是在沒有糖尿病但過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中。舊型藥物用量下降,semaglutide在這族群的處方占比高達六成。新診斷糖尿病的比例很低,顯示有超適應症開立的情形。隨著用途擴大,保險給付和藥價仍是大問題。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