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對於GLP-1受體激動劑在治療神經精神疾病和物質使用障礙方面的潛在好處,相關研究正逐漸興起。初步研究顯示出正面的結果,但這個領域仍處於早期階段。為了確立這些治療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是非常必要的。 PubMed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一項系統性回顧和荟萃分析發現,葡萄糖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可能對治療抑鬱症有正面效果。研究顯示,接受GLP-1RAs治療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抑鬱症狀顯著減輕。這表明GLP-1RAs可能是一種潛在的治療方法,尤其適用於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群。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 GLP-1 受體激動劑相較於二甲双胍和奧利司他,在使用美國FDA的不良藥物報告中可能出現的精神科副作用。他們發現 GLP-1 激動劑與精神疾病之間存在關聯,包括自殺意念,但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監控,特別是對於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PubMed DOI

成癮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導致高病率和死亡率。雖然目前有一些治療方法,但選擇有限且效果不一。最近,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系統被視為治療酒精和物質使用障礙的新方向。研究顯示,GLP-1受體激動劑在動物和人類試驗中有減少物質使用的潛力。這些激動劑可能透過影響獎勵處理、壓力管理和認知功能等機制發揮作用。未來的研究將聚焦於找出最有效的激動劑及其適合的患者群體。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系統性回顧了GLP-1受體激動劑(GLP-1RA)對人類物質使用障礙(SUD)的影響。研究人員從MEDLINE、Scopus和Cochrane Library等資料庫中篩選出1218項初步研究,最終只有5項符合標準,涉及630名接受Exenatide和Dulaglutide治療的參與者。結果顯示,GLP-1RA對SUD有顯著療效,特別是對酒精和尼古丁的成癮。此外,參與者的體重、BMI和HbA1c也有改善,顯示GLP-1RA可能成為成癮醫學的新選擇。 PubMed DOI

尼古丁使用及尼古丁使用障礙(NUD)是美國主要的可預防死亡原因,特別影響精神疾病患者,如雙相情感障礙。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主要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顯示出對尼古丁成癮行為的潛力。研究顯示,GLP-1RAs能減少動物模型中的尼古丁自我給藥行為,並持續有效。它們還有助於管理戒菸後的體重增加和渴望,並可能增強尼古丁替代療法的效果。因此,進行大型隨機對照試驗以探索GLP-1RAs在NUD治療中的潛力是必要的。 PubMed DOI

這篇系統性回顧探討了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對因精神藥物引起的體重增加的影響。分析了六項隨機對照試驗,涉及374名18歲以上的參與者。結果顯示,接受GLP-1RA治療的患者在體重和代謝指標上有顯著改善,特別是使用liraglutide和exenatide的情況。不過,數據不足以進行統合分析。研究建議未來應關注GLP-1RAs在精神病患者中的長期安全性與有效性。 PubMed DOI

最近的研究顯示,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GLP-1RAs)不僅能有效管理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還可能成為治療酒精使用障礙(AUD)的新選擇。GLP-1在小腸和大腦中產生,對血糖和食慾調節至關重要。這篇綜述總結了多項研究,包括前臨床研究和臨床數據分析,支持GLP-1RAs在AUD治療中的潛力。目前也有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專注於semaglutide對AUD的影響。 PubMed DOI

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已成為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重要藥物,並顯示在心血管疾病及脂肪肝病管理中的潛力。臨床試驗證實其能改善血糖控制、促進減重,並降低心血管風險,但在1型糖尿病的使用受到安全性限制。新研究顯示GLP-1RAs可能對肝臟有保護作用,並有助於減緩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認知衰退。這篇綜述強調了GLP-1RAs在代謝及神經問題中的潛力,並呼籲個人化治療策略的重要性。 PubMed DOI

GLP-1 受體激動劑如 albiglutide、dulaglutide、exenatide、liraglutide、lixisenatide、orforglipron 和 semaglutide,能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幫助控制血糖。這些藥物還能減緩胃排空、降低食慾,並可能對癡呆症、飲食失調等有潛在好處。不過,使用時需注意腸胃道副作用及胰腺炎、腎臟問題等風險。新藥 Tirzepatide 和 retatrutide 針對更多受體,治療潛力更廣。 PubMed DOI

使用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GLP-1RAs)在肥胖和心理疾病患者中顯示出安全且有效的減重潛力,並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從2010年到2024年的研究回顧指出,GLP-1RAs不僅能顯著減輕體重,還對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並未增加精神疾病或自殺風險。然而,目前證據仍有限,需進行隨機對照試驗(RCTs)以深入了解其長期效果,並探索其在治療心理健康問題上的潛力。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