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28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巴西南部一項針對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發現,吃越多超加工食品,特別是動物性超加工食品,高磷血症的風險就越高。每多吃一分,風險分別增加25%、76%和24%。建議這類患者飲食要特別注意,盡量少吃超加工食品,尤其是動物性的。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腎衰竭的年長者常見虛弱和營養不良,無論有無洗腎。研究發現,虛弱會增加住院次數和住院天數,特別是在洗腎患者。保守治療者若有營養不良,死亡風險也會提高。改善營養有助於改善虛弱和營養不良,未來還需更多研究找出有效治療方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論文回顧腎臟科自2007年起推動的綠色措施,像是虛擬門診、提升洗腎效率和節能,成功減少超過1,000公噸碳排,省下約2,800萬台幣。最有效的做法包括線上預充、中央酸液供應、自動流量調整和個人化洗腎時程。雖然初期需投資,但長遠來看不只環保、省錢,也提升醫療品質,值得其他醫療單位參考。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全球約有8.5億人受腎臟病影響,氣候變遷不只讓腎臟病更嚴重,也影響治療取得,同時腎臟照護本身也會傷害環境。作者提出「PASIGE」架構,強調預防、永續做法、早期篩檢、技術創新、開發環保療法,以及提升病人照護和系統韌性,盼能兼顧病人健康與環境永續。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系統性回顧發現,基因檢測診斷ADPKD的敏感度變化大,且近二十年沒明顯進步,可能跟診斷標準放寬及基因型多樣化有關。超音波檢查準確度會隨年齡增加,但PKD2型比PKD1型低。研究也指出,基因檢測分類需標準化,且在基因型不明的家族,超音波準確性仍有疑慮。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用孟德爾隨機化和多組學資料,發現四個粒線體相關基因(NUDT2、BOLA1、COMT、HAGH)和高尿酸血症有關。NUDT2、COMT 蛋白有助降低風險,BOLA1、HAGH 蛋白則會提高風險。這些結果顯示,這些基因可能是影響高尿酸血症的重要關鍵。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在中國大型族群中,殘餘膽固醇(RC)越高,腎功能惡化的風險就越高,這種關係呈線性。四年追蹤下來,RC對腎功能的影響,部分是透過尿酸和白血球數量來發生的。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指出,ICU內急性腎損傷患者如果入院時血清氯離子偏低,無論30天、90天還是一年內,死亡風險都明顯較高。即使考慮其他因素,低氯離子還是獨立的死亡預測指標。總結來說,AKI患者在ICU時,氯離子太低會大幅增加死亡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膜性腎病變有共同的疾病機制,特別是ITGB2這個基因在兩者中都很重要,跟免疫細胞活化有關。ITGB2可能成為治療新標靶,目前已有潛在藥物可針對它。這有助於未來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發現,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軀幹肌肉密度越高,腰椎骨質密度也越高,骨質疏鬆風險較低。用QCT檢查可以看出,軀幹肌肉密度較高對骨骼健康有保護作用,建議MHD病人要注意維持肌肉量。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