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126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一般醫學 SGLT2i GLP1

本研究探討使用較低透析液溫度(35.0°C-35.5°C)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發現冷卻透析液能降低低血壓風險並提高平均動脈壓,但也可能增加不適感及降低體溫。分析納入31項研究,結果顯示冷卻透析液的效果顯著,但研究質量參差不齊,許多研究樣本小且缺乏長期結果報告。因此,未來需進行更嚴謹的多中心研究以驗證這些結果。研究已在PROSPERO註冊,ID為CRD42024589307。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深度學習在數位腎臟病理學中展現潛力,但需依賴標註良好的數據集,這類數據集通常稀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採用了自我蒸餾無標籤學習(DINO)的方法,分析了384個腎臟活檢切片中的10,423張腎小球影像。透過主成分分析(PCA),我們可視化了DINO模型提取的特徵,並進行分類任務。結果顯示,DINO模型在疾病分類上達到0.93的ROC-AUC,優於ImageNet模型,特別是在標註數據有限的情況下,DINO模型的表現更為穩定。這證實了DINO在無標註影像中有效提取組織學特徵的潛力。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探討戶外溫度與成人重度低鈉血症的關聯,數據來自斯德哥爾摩鈉研究隊列。分析21,924名成人中的51,143例重度低鈉血症,發現隨著溫度升高至20°C,發生率適度增加,之後在更高溫度下急劇上升。年長者,特別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率特別高,女性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預測到2050年,若氣溫上升1°C或2°C,重度低鈉血症案例可能增加66%至73%。研究強調高溫與重度低鈉血症之間的強烈關聯,尤其在老年人中。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篇論文探討慢性腎臟病(CKD)的多基因風險評分(PRS)與腎衰竭發展年齡的關聯。研究分析了來自12個隊列的10,586名患者的基因數據,重點在高血壓、尿白蛋白及腎小管過濾率(eGFR)等因素。結果顯示,PRS在eGFR減少的高風險群中,腎衰竭發展年齡比低風險群早約2年。此外,PRS每增加一個標準差,60歲前發展腎衰竭的機率也隨之增加。研究強調了遺傳因素在CKD進展中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腹膜透析(PD)是針對第五期慢性腎病兒童的重要治療選擇,能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和自主性。近期護理改善,特別是感染預防,已顯著減少腹膜炎等感染。然而,非感染性併發症仍是長期透析的挑戰,像是導管問題和腹膜功能衰竭。雖然包裹性腹膜硬化(EPS)較少見,但影響重大。其他併發症如代謝失調和胰腺炎也讓護理更複雜。未來應著重於改善導管管理和開發新透析液,以提升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個案例描述了一位7歲女孩的肺腎綜合症,出現肺泡出血和急性腎小球腎炎,伴隨水腫、高血壓及急性腎衰竭。檢查發現抗GBM和ANCA自體抗體,腎臟活檢顯示壞死性新月體腎小球腎炎,IgG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上。治療包括類固醇、環磷酰胺、利妥昔單抗及血漿置換,並進行血液透析。不幸的是,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最終導致截肢及死亡。這個案例強調了早期診斷的困難及個性化治療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心腎綜合症(CRS)是心臟和腎臟功能同時受損的情況。本研究探討血漿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P)與CRS的關聯,分析了35,365名來自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的參與者數據。結果顯示,AIP與CRS呈正相關,特別是在沒有高血壓的個體中,AIP較高者的CRS風險顯著增加(OR = 1.62)。這表明,AIP可能是評估CRS風險的重要指標。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居家透析在腎臟替代療法中常被忽視,但對偏遠地區特別有幫助。一項研究分析了1965至2020年美國腎臟數據,發現22,408名接受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中,14.3%選擇居家透析。來自偏遠地區診所的患者中,有18%選擇居家透析,顯著高於其他地區的13%。推廣診所的患者多為白人且有合併症,但失業率較低。調整後,這些診所的患者開始居家透析的機率顯著提高,顯示其在促進居家透析方面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急性腎損傷(AKI)對全球死亡風險影響深遠,每次發作都會提高長期死亡的風險,尤其是腎功能未完全恢復時。這篇回顧研究檢視了1990至2024年間的相關文獻,探討腎臟恢復的定義與預測。文中分析了現有的腎臟恢復標準,並回顧了七項替代生物標記的研究,還總結了四項大型隨機研究的結果。目前尚無統一的腎臟恢復定義,但某些生物標記可幫助預測恢復機率,且沒有特定透析方法被證實能促進恢復。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

這項研究評估了鐵羧基麥芽糖在居家血液透析兒童患者中,替代鐵蔗糖的效果。結果顯示,鐵羧基麥芽糖能顯著提升血紅素、轉鐵蛋白飽和度及網狀紅血球血紅素含量,且效果持續至少三個月。與鐵蔗糖相比,注射次數減少約十倍,成本也節省約五倍。總體來說,這項研究顯示鐵羧基麥芽糖在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方面具臨床及經濟優勢,能提升醫療服務效率。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