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篇論文探討慢性腎臟病(CKD)的多基因風險評分(PRS)與腎衰竭發展年齡的關聯。研究分析了來自12個隊列的10,586名患者的基因數據,重點在高血壓、尿白蛋白及腎小管過濾率(eGFR)等因素。結果顯示,PRS在eGFR減少的高風險群中,腎衰竭發展年齡比低風險群早約2年。此外,PRS每增加一個標準差,60歲前發展腎衰竭的機率也隨之增加。研究強調了遺傳因素在CKD進展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兩個新基因座位TPPP和FAT1-LINC02374可能影響CKD患者eGFR下降,可能破壞轉錄因子結合,進而影響疾病進展。這些基因標誌可用來預測CKD結果,提供重要見解,幫助監測病情進展。 PubMed DOI

研究發現KFRE在CKD-EPI 2021 eGFR下仍準確,但在特定情況下可能低估或高估風險。新模型結合樣條項和考慮死亡風險,改善了某些亞組的預測,但整體表現未有明顯提升。總結來說,KFRE在CKD-EPI 2021方程式下表現穩定,額外變數未顯著提升預測能力。 PubMed DOI

一項研究分析了慢性腎臟疾病(CKD)患者中與腎功能下降相關的遺傳因素,並使用長期數據進行研究。他們識別出三個遺傳位點,其中包括兩個新的位點,與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隨時間下降有關。這些發現有助於了解CKD中eGFR下降的分子機制,並有可能帶來對於進展性腎臟疾病的新治療方法。 PubMed DOI

遺傳因素在腎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單基因和多基因因素都會影響。研究顯示腎功能的遺傳性在35-69%,全基因組研究估計基因貢獻在7.1-20.3%。多基因風險評分已開發用於慢性腎臟疾病,但對個人變化的預測有限。遺傳研究為針對性治療提供見解,基因組評分的臨床應用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年輕成年人若腎功能較差(eGFR≤10th),可能導致死亡、心臟疾病和腎衰竭。建議透過人口的eGFR百分位數,來幫助辨識風險高的年輕族群,並改善對他們腎功能的評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美國黑人開發了一個慢性腎病(CKD)的多基因風險評分(PRS),旨在改善非洲血統族群在基因研究中的代表性。研究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數據,並在高血壓遺傳流行病學網絡(HyperGEN)中進行優化,最終在精準醫學跨組織(TOPMed)和高血壓相關治療基因研究(GenHAT Study)中驗證。結果顯示,PRS與CKD流行率顯著相關,並且納入APOL1風險狀態後,準確性進一步提升。這項研究強調了多樣化族群在基因研究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找出許多與人類疾病相關的風險變異,顯示慢性腎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多基因特性。雖然這些變異對疾病的影響較小,但合起來卻顯著影響疾病風險,顯示常見疾病的複雜性,這也讓GWAS的臨床應用面臨挑戰。 多基因風險評分(polygenic scores)試圖整合這些小效應變異,以提升個人化風險預測。雖然部分評分已具臨床應用潛力,但在不同族群間的適用性及整合其他風險因素的模型仍需改進,未來也需更多研究來驗證其臨床效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老年人輕度至中度降低腎小管過濾率(GFR)進行調查,特別是eGFR介於45-59 ml/min/1.73 m²的慢性腎病(CKD)3A期個體。分析了2012至2017年韓國超過770萬名40歲以上參與者的數據,發現65至74歲中有10.0%,75歲以上則有16.3%屬於此範圍。研究指出,這些老年人相比於eGFR在60-89 ml/min/1.73 m²的個體,腎衰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的風險顯著提高,強調了監測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一群在40歲前就出現早發性腎衰竭的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進行調查,共分析199名患者的資料。結果顯示,中位診斷年齡為22.3歲,腎衰竭年齡為35.6歲。68.1%的患者有高血壓,且早發性高血壓與腎衰竭進展快速有關。泌尿系統問題如血尿也相當普遍。這組患者的高血壓和泌尿事件發生率較高,但腎外表現較少。研究強調年輕ADPKD患者需早期監測血壓,以有效管理病情。 PubMed DOI

這項觀察性研究針對常染色體隱性多囊腎病(ARPKD),分析了658名患者的數據,探討腎病進展及快速惡化的風險因素。研究發現,20歲時腎衰竭的機率約50.1%,且不同亞組之間有差異。生命第一年後,腎功能平均每年下降1.3 ml/min。研究還建立了一個預測模型,評估兩個月大時早期腎衰竭的風險,使用五個關鍵因素,顯示出良好的預測能力,特別是在生命前三年,有助於識別低風險患者及早期治療的需求。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