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心腎綜合症(CRS)是心臟和腎臟功能同時受損的情況。本研究探討血漿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P)與CRS的關聯,分析了35,365名來自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的參與者數據。結果顯示,AIP與CRS呈正相關,特別是在沒有高血壓的個體中,AIP較高者的CRS風險顯著增加(OR = 1.62)。這表明,AIP可能是評估CRS風險的重要指標。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本研究探討血漿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P)與腎結石(KS)之間的關係,數據來自2007至2014年的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NHANES)。研究納入6,488名非孕成人,發現AIP越高,腎結石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具體來說,AIP的比值比(OR)顯示,隨著AIP的三分位數上升,腎結石風險顯著增加。此外,AIP每增加一個標準差,腎結石復發風險增加50%。這項研究顯示,在美國,較高的AIP與腎結石的發生及復發有正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漿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P)與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透析過程中低血壓(IDH)的關聯。研究涵蓋了1,946名來自二十個透析中心的成人患者,根據AIP的四分位數分為四組。結果顯示,AIP每增加1個單位,IDH的發生機率增加21%。隨著AIP四分位數上升,IDH的機率顯著增加,且年齡、性別或糖尿病及心臟病史對結果無影響。總體而言,較高的AIP水平與MHD患者經歷IDH的風險增加有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漿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P)與腎結石風險的關聯,數據來自上海的腎結石隊列。研究涵蓋2,550名新發腎結石患者及5,100名對照組,結果顯示腎結石患者的AIP水平顯著高於對照組(0.98對0.91),且AIP每增加一個標準差,腎結石風險增加10%。分析顯示AIP與腎結石風險之間存在正線性關係,結論是較高的AIP與新發腎結石風險增加有關。 PubMed DOI

三酸甘油脂-葡萄糖指數(TyG指數)是一個簡單可靠的指標,用來評估胰島素抵抗。本研究探討TyG指數在預測冠狀動脈疾病(CAD)患者急性腎損傷(AKI)風險的潛力。分析1,501名CAD患者的數據後發現,較高的TyG水平與AKI發生率顯著相關,整體達67.22%。統計分析顯示,TyG指數與AKI風險及腎臟替代療法需求有關,且在非糖尿病患者中預測能力優於糖尿病患者。研究結果顯示,TyG指數可能是預測CAD患者AKI風險的有用工具。 PubMed DOI

這項美國大型研究發現,血漿動脈粥狀硬化指數(AIP)越高,腎衰竭風險也越高,兩者呈線性關係。部分原因和發炎反應有關,像是分葉型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和單核球。結果顯示,血脂異常和發炎都會增加腎衰竭風險,未來可針對這些機制來預防腎衰竭。 PubMed DOI

這項大型世代研究發現,慢性全身性發炎指數(SII、SIRI)越高,CKM症候群患者腎功能惡化的風險也越高,尤其在早期階段更明顯。研究也找出SII和SIRI的臨界值,可有效預測腎功能惡化,顯示全身性發炎是CKM患者腎功能惡化的重要獨立危險因子。 PubMed DOI

這項中國研究發現,血脂指標中以AIP(血漿動脈硬化指數)和慢性腎臟病(CKD)及腎功能惡化的關聯最明顯。AIP、三酸甘油脂和殘餘膽固醇越高,CKD風險越高;而HDL-C和LDL-C越高,腎功能惡化風險較低。AIP是最強的預測指標。 PubMed DOI

這項長達19年的研究追蹤6,700多位無心血管病史的成年人,發現腎功能即使輕微惡化,罹患慢性發炎相關疾病的風險就會上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趨勢很像。即使只是輕度腎損傷,風險也會提高,腎功能最差的人風險最高。這顯示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心臟病,也容易得各種發炎疾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三種胰島素阻抗指標(TyG-BMI、GHR、PHR)都和洗腎病人的腹主動脈鈣化有獨立關聯。其中,PHR(血小板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預測鈣化的效果最好,未來在評估這類病人的心血管風險時,PHR特別值得參考。 PubMed DOI

瑞典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反應蛋白(CRP)數值越高,腎臟出問題的風險也越高,包括急性腎損傷和腎功能惡化。即使排除其他影響因素,CRP高還是會增加風險,顯示發炎反應和腎臟健康惡化有密切關聯。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