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腹膜透析(PD)是針對第五期慢性腎病兒童的重要治療選擇,能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和自主性。近期護理改善,特別是感染預防,已顯著減少腹膜炎等感染。然而,非感染性併發症仍是長期透析的挑戰,像是導管問題和腹膜功能衰竭。雖然包裹性腹膜硬化(EPS)較少見,但影響重大。其他併發症如代謝失調和胰腺炎也讓護理更複雜。未來應著重於改善導管管理和開發新透析液,以提升治療效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沙特研究調查15歲以下兒童接受慢性透析治療情況,發現CAKUT是主因,盛行率為77.6/百萬人,67%用PD,33%用HD。研究提供臨床管理見解,有助建立國家登記。 PubMed DOI

腹膜透析(PD)是一種靈活且具成本效益的治療方式,適用於末期腎臟疾病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非感染性併發症,如排出的透析液異常或包裹性腹膜硬化。代謝變化也可能發生,但可以加以管理。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腹腔內粘連會增加腹膜透析導管併發症風險,尤其是在下腹部或骨盆區。女性、較高BMI和先前腹部手術也與較高風險相關。大多數患者即使有粘連,仍可繼續PD治療。 PubMed DOI

腹膜透析(PD)是腎臟替代療法,但可能出現併發症,如漏液、水氣胸、疝氣等。早期診斷和治療很重要,以避免轉換為血液透析。晚期併發症也需特別處理。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兒童接受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在醫院入院率、原因、住院時間和結果上差異不大。PD患者容易有通路感染,HD患者則多非感染性併發症。急性入院住院時間較長,高尿酸和低白蛋白可能預測增加。年紀小和生長問題可能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PubMed DOI

1998年至2020年的研究發現,當資源不足時,對於小孩急性腎損傷,腹膜透析(PD)比血液透析更合適。593名接受透析治療的AKI患者中,有78.1%選擇PD。PD常見於年幼兒童,年長兒童及接受體外透析(ECD)者存活率較高。儘管有風險,PD對兒童AKI是有價值的治療方式,尤其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可安全進行。 PubMed DOI

研究探討小朋友需要緊急腹膜透析的風險因素,包括存活率、腎功能、透析時間、併發症和生活品質。分析了2010至2023年在加護病房接受緊急PD的小朋友資料。發現手術前預防性抗生素和統一由小兒外科醫師放置導管有助於降低風險。建議心臟手術後盡早進行PD,並需注意腎損傷和早產增加併發症風險。需要更多研究以改善緊急PD管理。 PubMed DOI

腹膜透析的兒童中,革蘭氏陰性腹膜炎可能引發嚴重問題。研究顯示,大部分病例對治療反應良好,82%康復。治療成功受細菌對抗生素敏感性和疼痛程度等因素影響。風險因素包括嚴重疼痛、偽單胞菌感染和抗藥性。對抗偽單胞菌感染,單一或雙重抗生素治療皆有效。個人化、考量當地抗藥性數據的治療調整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回顧性研究探討了剖腹手術後開始腹膜透析(PD)或術前已進行PD的腎衰竭兒童的結果。研究納入21名18歲以下的患者,發現剖腹手術後PD的成功率受腸切除手術影響顯著,接受腸切除的患者中有5人失敗,而未接受的則全數成功。其他手術如造口術和肝切除未影響PD成功。所有死亡病例均因敗血性休克,術後感染是主要因素。結論指出,雖然剖腹手術後PD可行,但腸切除手術會增加失敗風險,感染控制對存活率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腹膜透析(PD)在急性腎損傷(AKI)患者中的效果,重點在於代謝與液體管理、結果及死亡風險因素。研究涵蓋487名在2004至2024年間接受PD的患者,年齡中位數為64歲。結果顯示,透析後血尿素氮和肌酸酐穩定,液體去除中位數為2,320毫升。34.9%的患者恢復腎功能,但55.8%死亡。死亡風險因素包括年齡、肝腎綜合症等。研究認為,PD能有效管理AKI患者的需求,且特定因素影響生存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