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醫學 相關三個月內文章 / 第 27 頁
可選擇其它分類: 一週新進文章 LLM 腎臟科 SGLT2i GLP1

在一項第三期臨床試驗中,obinutuzumab(人源化抗CD20單克隆抗體)與安慰劑在活躍性狼瘡腎炎的成人患者中進行比較。結果顯示,obinutuzumab組有46.4%的患者達到完全腎臟反應,顯著高於安慰劑組的33.1%(P=0.02)。此外,obinutuzumab組在較低劑量的類固醇下也有更好的腎臟反應。雖然安全性問題不明顯,但obinutuzumab組報告了較多的嚴重不良事件,特別是感染。總體而言,obinutuzumab結合標準療法對活躍性狼瘡腎炎的治療效果更佳。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懷孕期間,肝臟會發生生理變化,可能影響已有的肝病,導致病情惡化、改善或保持不變。有些肝臟表現可能與懷孕特有的疾病有關。隨著慢性肝病管理進步,越來越多肝硬化或肝臟移植患者選擇懷孕。年齡增長及肥胖、糖尿病等共病的增加,讓妊娠高血壓和妊娠糖尿病的情況上升。因此,需多專科合作,了解肝臟變化以降低母胎風險,並改善疾病管理,對家庭健康有正面影響。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常壓高氧結合血管內治療對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影響,於中國26個中風中心進行,282名18至80歲的患者參與。結果顯示,常壓高氧組的90天修訂Rankin量表(mRS)中位數得分為2,優於安慰劑組的3,顯示功能改善。調整後的結果比值比為1.65,顯示高氧治療有顯著益處,且兩組的死亡率和不良事件相似,未增加安全風險。總結來說,常壓高氧能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功能結果,且安全性良好。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GLP-1受體激動劑exenatide對帕金森病進展的影響,進行了一項為期96週的第三期試驗,參與者共194人。結果顯示,exenatide組的運動障礙評分平均增加5.7分,安慰劑組則增加4.5分,兩者差異不顯著(p=0.47),顯示exenatide未能減緩疾病進展。安全性方面,exenatide耐受性良好,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研究結論認為exenatide不適合作為帕金森病的治療,並建議進一步探索其他藥物的潛在效果。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一項多中心隨機試驗調查內血管血栓切除術(EVT)對中型血管阻塞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療效,共530名患者參與,分為EVT組(255名)和常規護理組(275名)。結果顯示,90天時EVT組有41.6%患者達到良好結果,常規護理組為43.1%,差異不顯著(P = 0.61)。此外,EVT組的死亡率(13.3%)和顱內出血率(5.4%)均高於常規護理組(8.4%和2.2%)。總結來說,EVT對中型血管阻塞患者的療效不如常規護理。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個案例顯示了接受CAR T細胞療法後,可能出現惡性轉化的風險。一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後來發展成T細胞淋巴瘤,且腫瘤抑制基因TP53出現慢病毒整合,顯示CAR構建可能干擾細胞生長和凋亡的關鍵路徑,促進腫瘤形成。因此,對接受CAR T療法的患者進行仔細監測,特別是對次發性惡性腫瘤的徵兆,顯得格外重要,並需進一步研究CAR整合導致腫瘤生成的機制。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Neuregulin 1 (NRG1) 融合基因是多種實體腫瘤的重要致癌因子,透過與 HER3 和 HER2 結合來促進腫瘤生長。本研究評估了雙特異性抗體 zenocutuzumab 在晚期 NRG1 融合陽性癌症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第二期臨床試驗中,204 名患者每兩週接受 750 mg 的靜脈注射,結果顯示可測量疾病的患者中有 30% 的反應率,反應持續時間中位數為 11.1 個月。無進展生存期中位數為 6.8 個月,主要不良反應為輕微副作用,顯示 zenocutuzumab 在此類癌症中具療效。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血管內治療(EVT)對中風的效果,與最佳醫療治療進行比較。543名主要是年長的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接受EVT加最佳醫療或僅最佳醫療。結果顯示,90天的殘疾程度在兩組間無顯著差異,勝算比為0.90,顯示EVT未提供額外好處。死亡率和顱內出血發生率也相似。總結來說,對於中等或遠端血管阻塞的患者,EVT在殘疾或死亡率上並無優於僅接受最佳醫療治療。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評估simvastatin與rifaximin聯合使用對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的療效。研究於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14家歐洲醫院招募237名參與者,隨機分配接受治療或安慰劑,治療持續12個月。結果顯示,治療組與安慰劑組在肝硬化併發症發生率及移植或死亡率上無顯著差異,且不良事件相似。總結來說,這兩種藥物的聯合使用未改善患者療效。該試驗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識別碼為NCT03780673。 相關文章 PubMed DOI

睪丸癌是美國15至40歲男性中最常見的腫瘤,每年約有10,000個新病例。大多數為生殖細胞腫瘤,主要分為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腫瘤。診斷平均年齡為33歲,風險因素包括隱睪症、家族史及不孕等。最常見症狀是無痛的睪丸腫塊。診斷需透過病史、身體檢查及超音波等,早期介入對預後至關重要。治療方式依據腫瘤類型及分期,通常需多學科合作,並考慮長期影響。及時診斷和適當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相關文章 PubMed DOI